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药性是中药的基础和核心。中药药性一直是中医药研究的热点和难点。本文独辟蹊径,在中医药学和热力学理论的双重指导下,首次提出了中医药热力学观,为重新审视和研究中医药特别是中药药性理论提供了新的视角;首次建立了主要基于生物热动力学表达的中药四性评价与药效物质筛选方法体系;运用该方法体系,初步阐释了黄连不同炮制与配伍的药性差异及其可能的物质基础。主要研究结果和意义如下: 1.采用生物热动力学方法——微量热法,较系统地研究了生黄连及其不同炮制品(姜制黄连、吴萸黄连、酒制黄连、醋制黄连、胆汁黄连)和黄连、吴茱萸不同配伍经典方(反左金丸、茱萸丸、甘露散、左金丸)对大肠杆菌生长代谢的热生物学效应,分别测定了不同药性方药的生物热谱图、热力学参数。研究结果表明:黄连不同炮制品和不同配伍复方,寒热药性不同,其生物热谱图及主要热力学参数有不同程度的改变,特别是热量输出变化即焓变(ΔH)呈现较明显而有规律的变化,并与传统中医对方药的赋性基本吻合。因此,热焓变化(ΔH)可作为评价中药四性的重要指标。偏热性的方药能使焓变(ΔH)增加较显著;反之,偏寒性方药使焓变(ΔH)增加较少。 2.在生物热动力学研究的基础上,结合化学指纹图谱和计算机模式识别方法,综合分析了黄连不同炮制品(姜制黄连、吴萸黄连、酒制黄连、醋制黄连、胆汁黄连)和黄连、吴茱萸不同配伍经典方(反左金丸、茱萸丸、甘露散、左金丸)的生物热活性与化学组份的相关性。研究结果表明:不同的炮制方法使黄连中a1、药根碱、黄连碱的含量比值(R)呈规律性的变化,而不同配伍则使各组方中a1、吴茱萸碱的含量比值(R)呈规律性的变化,从而使寒热药性产生较大差异。 本文尝试建立的主要基于生物热动力学表达的中药四性评价方法及基于生物热活性与化学指纹图谱关联分析的药性物质筛选方法,具有普适性好、实时、在线、微量、高效等特点,可望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特别是中药四性、中医治则、中药炮制、复方配伍、品质评价、药效物质筛选和新药开发等方面发挥独到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