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60年来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理论的代表性新观点、新理论以及新方法进行梳理总结,构建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诊疗体系框架,为理论纳新提供参考。 方法:运用文献检索方法,以“原发性痛经”或“经行腹痛”为主题词(同时以“中医”“名老中医”“60名国医大师姓名”作为补充检索),在中国知网(cnki)、万方和维普数据库中筛选1949年至2017年间原发性痛经的相关论文资料,并以陕西中医药大学图书馆相关文献作为补充。运用统计学方法,对纳入的文献从年度发文量,发表文章最多的机构,发表文章最多的作者,具有代表性的学术研究团队进行分析,并统计分析原发性痛经常见的证候类型及用药规律。运用文献研究方法,系统梳理原发性痛经的病名、病因、病机、诊疗特色,构建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的框架结构图。 结果:①原发性痛经文献分析:相关论文较为丰富,共检索到各类相关论文4115篇,其中符合纳入标准的论文574篇。论文发表时间及研究人员较为集中,文章发表集中在2000年以后,特别是近五年,发文数量呈直线增长趋势。在发文机构中以广州中医药大学及其附属医院最多;在发文第一作者中,以北京中医药大学的辛思源文章数最多,以其为代表性的学术团队也位居前列。②原发性痛经病因病机研究:治疗方法众多,疗效较为显著。系统梳理相关文献,发现本病的病因以禀赋不足、外邪侵袭、内伤七情为主,病机主要有瘀血内阻、气血亏虚、冲任亏损、脏腑失调等,病位在冲任胞宫,与肝、肾、脾胃等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③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方法研究:其治疗方法多样,临床常辨病、辨证于一体,内治外治相结合,分型分期来论治。④原发性痛经证候分布规律研究:证型统计分析发现;原发性痛经以气滞血瘀、气血亏虚、寒湿凝滞、寒凝血瘀、肝肾亏损、湿热瘀阻、阳虚内寒、肝郁气滞、湿热下注、肾气亏损等证候类型较多。⑤原发性痛经用药规律研究:统计分析发现,原发性痛经治疗用药以活血止痛药使用率最高,药性以温寒平为主,药味以苦辛甘为主。使用率最高的前十位药物为当归、川芎、白芍、延胡索、甘草、香附、赤芍、五灵脂、蒲黄、桃仁。药物分类统计中,位居前10位的是活血止痛药、补血药、补气药、理气药、活血调经药、清热凉血药、温里化瘀药、止血药、补阳药、发散风寒药。所选药物之四气以温、寒、平性类药居多,热、凉性类比例很小。药物五味以苦、辛、甘味药比例最高,酸、咸、淡、涩味药比例较小。药物归经则以肝经最多,其次为脾胃、肾、肺、心经等。⑥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理论体系演变规律研究:构建出了原发性痛经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的框架结构图。 结论:①近年来,关于原发性痛经的研究文献呈直线上升趋势,研究人员、研究机构、学术团队相对较为集中。②原发性痛经之病因,主要责之于先后天两个因素。其病机虽多,但无外乎虚实两端,即“不通则痛”“不荣则痛”两个方面,实者以瘀血内阻为患,虚者以脏腑失调、气血亏虚、冲任亏损为主。③原发性痛经的证候类型众多,临床治疗常辨病、辨证于一体,內治外治相结合,分型分期来论治,补血活血药是其主要用药规律。④原发性痛经的中医诊疗体系演变规律及框架结构较为清晰,可为理论纳新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并可为其他疾病现代中医诊疗理论体系研究提供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