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绛翻译生平研究

来源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exingjie198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杨绛是我国当代著名作家、翻译家和外国文学研究家。自20世纪30年代起,开始从事翻译实践。在80余年的翻译生涯中,杨绛主要译著四部,赢得国内学界和读者好评,其中西班牙名作《堂吉诃德》的翻译,受西班牙王室褒奖,进一步促进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与互鉴。20世纪80年代以来,以杨绛主题发表或出版的专著、文献、期刊、学术论文等层出不穷,但学界对其翻译方面的关注相对较少。仅有6篇以“翻译家”为题目的研究也是在探讨杨绛的部分翻译思想而并非是针对其翻译家身份展开。基于上述发现,本论文纵观学界近四十年以杨绛为主题的文献资料,以其翻译家的身份为出发点,将杨绛从上世纪三十年代开始至本世纪初期近八十年的翻译生涯进行梳理,研究其相关人生经历、翻译活动、翻译作品和翻译思想。本研究主要涉及三个问题:(1)如何理解和划分杨绛的翻译职业生涯?(2)在每个职业生涯阶段,译者的翻译活动特点为何?(3)杨绛的翻译思想体系为何?基于文献分析的方法,本论文研究发现如下:(1)按照社会历史背景、翻译活动和不同时期翻译活动翻译的特点将杨绛的生涯分为四部分,即第一阶段(1930-1950),第二阶段(1950-1960),第三阶段(1960-1990)和第四阶段(1990-2016);(2)从业余译者阶段,应邀在杂志报刊上发表宣传西方先进思想的政论文,到职业译者阶段选择流浪汉题材的文学作品,完成《小癞子》和《吉尔·布拉斯》两部文学翻译实践,到翻译家阶段被指派翻译《堂吉诃德》,斩获终身成就;在职业生涯接近尾声,孑然一身的杨绛选择翻译哲学著作《斐多》,孜孜以求,探寻生命的奥义;通过上述分析,最后回答问题(3)杨绛的翻译思想,包括“一仆二主”、“翻译度”和“点烦”以及对翻译过程的阐述等等,为更加清晰地理解,本文以“理解、表达和校对”三个翻译阶段为框架,将杨绛的翻译思想做较为系统的概括和总结。借此研究,本文作者希望通过对杨绛翻译家身份的研究,体现其不凡的翻译生涯和贡献,为相关研究提供借鉴。
其他文献
在英语教学中,深度阅读是教师引导学生由浅入深地对文本内容进行分析进而培养其分析、比较、归纳、评价和创造等高阶思维能力。与传统阅读相比,深度阅读更加注重学生对文本信息的分析与挖掘,并在此基础上开展推理、评价和创新等思维活动。现阶段培养学生的深度阅读能力成为高中英语教学的热点。鉴于此,本研究在了解当前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对知识探究和思维培养情况的基础上以布鲁姆教育目标为指导,探索如何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进行
学位
对比较文学而言,一切形象都源于对自我与他者,本土与异域关系的自觉意识。形象嵌入文学作品,是社会文化的缩影。通过翻译,我们可以看到译者对某种文化现实的描述,以及通过描述,制造了怎样的个人形象或群体形象。形象学视角帮助我们认识译本构筑的翻译形象,并探究这样构建的原因,为文学外译与形象研究提供启示。《边城》是乡土文学的代表作,其中包含大量民俗,分为四类:精神民俗、物质民俗、语言民俗、社会民俗。民俗是中国
学位
在新课程改革不断推进的背景之下,“名著导读”板块的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已变得举足轻重。部编版初中语文教材自2016年在全国进行推广以来,相较于之前的教材有了较大的改动。部编版教材中的“名著导读”板块在书中位置提前、丰富了“阅读指导”栏目、制定了“专题探究”活动,进一步对“名著导读”教学指明了方向。然而,“名著导读”板块教学的现状虽有改善但仍不乐观。如何才能改善“名著导读”板块教学的现状、切实提高初
学位
信息化社会,人们周围存在着各种各样的数据,数据分析已经深入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数据分析能力不仅仅是课程标准指导下学生需要通过学习获得的能力,更是当大数据时代对每个身处其中的人提出的基本要求,是当代社会公民应具备的基本能力,高中阶段是培养学生数据分析能力的关键时期,了解该阶段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现状,有助于教师结合学生实际情况进行教学,在教学中更好地培养学生的数据分析能力。基于《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
学位
作者在2020年底于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监督和评价局实习期间参与了一个翻译项目,围绕来自美国、英国和新加坡的三个文本——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执法部门起草的《执法手册》、英国财务报告委员会(FRC)公布的《审计执法程序》和新加坡会计和公司监管局(ACRA)的《执法政策声明》——在一个月的时间内完成了大约44,500个汉字的英到中的笔译工作。虽然翻译成果让相关方较为满意,但整个项目时间紧、任务
学位
粒计算是人类抽象和表达知识的形式化方法,粒度转换技术与问题求解是进行多粒度计算的关键,通过分解与合成策略可将复杂问题粒与简单问题粒进行映射和聚合,从而得到解决复杂问题的有效方法。如何将一个复杂的知识求解问题分解为较小粒度知识求解的子问题,是智能计算领域的核心问题之一。本文在知识粒合成与分解理论的基础上,对知识粒的积合成以及二元论域上的知识粒的分解问题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如下:(1)在
学位
长久以来,中国在知识产权保护中取得了巨大进展,但涉外知识产权保护仍任重道远,知识产权涉外人才短缺。在此背景下,笔者选择翻译WIPO学院远程学习项目教材,旨在总结涉外知识产权的相关翻译技巧和方法,为涉外知识产权人才培养提供经验借鉴。该教材共十三章,其中笔者翻译了第八章,涉及国际贸易中五起侵犯版权的案件纠纷。每个案件分为三部分:案例内容概括、案例判决描述和自测题。整体来看,原文本既包括案件描述,也包括
学位
当前,技术发展日新月异,许多新技术也被运用到了翻译当中。得益于录音和回放功能的发展,一种新型的技术辅助口译模式应运而生。同交传(Simultaneous Consecutive Interpreting,Sim-Consec),是一种新型的、使用较少的混合口译模式。该模式指的是译员在讲者发言时用任何录音设备录音(在此过程中可以适当做笔记或者不做笔记),当讲者说完轮到译员口译时,译员通过无线耳机等蓝
学位
清朝末年,列强侵侮,自视天朝上国的清政府被迫卷入对外交往中。理学观念和华夷之辨仍是主流,与洋人打交道并非光彩之举。出身没落汉军旗的张德彝(1847—1918)在京师同文馆英文馆毕业后八次出洋,先后担任翻译、参赞、大使等职位,是当时本土培养的典型译员。但对他的研究,却大多关注其记述的风土人情、历史事件等,甚少关注其作为译员的特征。而翻译史研究也较少关注清末的外事译员个体,大多更为宏观,或分析知名事件
学位
2021年6月至9月期间,笔者为北京外国语大学八十周年校庆活动提供以汉译英为主、英译汉为辅的笔译服务。笔者负责翻译和审校的文本类型包括新闻报道、视频字幕、发言致辞和文献资料等。报告选取了本次翻译实践中的典型案例,通过对比笔者翻译或审校的初稿和经老师审校过的终稿,展示笔者在北外高翻就读期间的翻译学习成果,反思仍可改进、提升之处,并总结经验。报告分为四章正文。第一章为翻译项目简介,介绍本次翻译实践的背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