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1.通过系统评价的方法比较T1b期肾癌(局限于肾包膜内、肿瘤大小4—7CM)行保留肾单位手术(Nephron Sparing Surgery,NSS)和根治性肾切除术(Radical Nephrectomy,RN)的治疗效果,包括局部复发率(Local recurrence)、远处复发率(Distant recurrence)和无瘤生存率(Tumor specific survival)。2.通过回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8—2006年行保留肾单位肾癌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保留肾单位肾癌手术的开展及手术情况,并比较非缺血性手术(Non-ischemical surgery)和缺血性手术(Ischemical surgery)的区别。方法:1.按Cochrane协作网工作手册的要求,确定资料检索范围(Medline,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生物医学文摘等),并设计检索策略、纳入标准和排出标准,通过计算机检索和手工检索,检索相关的临床对照试验。对收集的文献按照循证医学的原则和方法进行评价。文献资料采用统一的表格由两名评价员独立进行数据提取,用Revman4.2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分析。2.回顾四川大学华西医院1998年至2006年32例保留肾单位肾癌手术的临床资料,获得的资料包括患者的一般情况、肿瘤的部位和大小、手术的方式(阻断肾血流手术/未阻断肾血流手术)、缺血时间、手术时间、住院日、术中补液量及并发症发生率等。结果:1.在第一部分系统评价中,共有3个研究符合纳入标准,均为前瞻性的队列研究。Meta-分析的结果表明,T1b期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和根治性肾切除术相的治疗效果,以局部复发率为终点指标,OR=2.29,95%CI为0.92—5.72,P=0.08,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以远处转移率为终点指标,OR=0.24,95%CI为0.10—0.55,P=0.000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以无瘤生存率为终点指标,OR=3.71,95%CI为1.69—8.17,P=0.00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远处转移率和无瘤生存率的差别是由偏倚因素造成的,当进行多因素分析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在第二部分对32例保留肾单位手术的回顾分析中,4例有绝对适应症,2例有相对适应症,26例有选择性适应症。12例手术完全阻断肾血流,24例手术未阻断肾血流,肾缺血时间14分钟至58分钟,平均34分钟,3例使用了局部低温。阻断肾血流手术与未阻断肾血流手术在平均住院日,术中胶体输入量,血浆输入量,平均住院日,严重的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上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阻断肾血流手术的晶体输入量和总补液量较未阻断肾血流手术多,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24例进行了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14例未描述切缘情况,其余10例切缘阴性。术中冰冻病理学检查有7例诊断为或倾向于良性病变,全部32例术后石蜡切变病理学检查诊断肾癌。32例手术均未出现严重的手术并发症。结论:1.对于T1b肾癌,保留肾单位手术手术以根治性肾切除术作为对照,目前的研究倾向于不会增加局部复发率和远处转移率,也不会降低无瘤生存率。但需要更多高质量的随机对照研究或队列研究来增强其论证强度。2.我院对保留肾单位的肾癌手术的适应症把握比较严格,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但在缩短肾缺血时间、提高局部低温的运用率等方面还有改进空间。缺血性手术组在术中晶体输入量和总补液量上显著多于非缺血性手术组。两组在胶体输入量、血浆输入量、平均住院日、手术并发症发生率及手术时间上的差异没有显著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