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糖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关系。方法:选取2011年8月16号至2011年12月10日期间,在大连市中心医院接受社区糖尿病普查的年龄大于等于40周岁的10300例社区居民,给予免散瞳眼底照相、空腹血糖、OGTT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及其他生化检查,对符合条件的10144例社区糖尿病普查的社区居民的临床实验指标进行观察分析。除去7788例非糖尿病人群,将2356例糖尿病人群,根据患者有无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A组糖尿病无视网膜病变人群,B组糖尿病有视网膜病变人群。再根据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分型将B组分为两个亚组,即B1组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群,B2组非增殖型糖尿病视网膜病变人群。将A、B组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病程分别进行t检验、不同空腹血糖及餐后2h血糖水平的DR患病率进行卡方检验来分析糖代谢异常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关系。将筛查对象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分段,观察它们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的关系。将B1、B2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进行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分析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型与糖化血红蛋白水平之间的关系。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2型糖尿病社区居民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病程、血压、血脂等13项指标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性。结果:1. A、B组的空腹血糖分别为8.42±2.66mmol/L、8.89±3.49mmol/L,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376,P>0.05)。A、B组餐后2h血糖分别为14.67±5.22mmol/L、17.75±5.69mmol/L,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372,P<0.05)。A、B组糖化血红蛋白分别为7.17±1.89%、8.32±1.93%,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8.664, P<0.05)。A、B组病程白分别为7.21±6.19年、8.69±6.61年,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959, P<0.05)。2.通过对不同空腹血糖的分段分析,FPG≥7.0mmol/L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明显高于FPG<7.0mmol/L的糖尿病患者,χ2=12.576,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餐后2h血糖的分段分析,2hPG≥11.1mmol/L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明显高于2hPG<11.1mmol/L的糖尿病患者,χ2=104.03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的分段分析,HbA1c>7%的糖尿病患者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明显高于HbA1c≤7%的糖尿病患者,经χ2检验,χ2=43.77, 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过对糖化血红蛋白在5%~7%区间的细化,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大于6.2%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患病率增加明显。3.比较B1、B2两组的糖化血红蛋白水平,经两个独立样本t检验, t=13.14,P<0.05, B1、B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糖化血红蛋白值大小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进展程度有关。4.对可能引起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相关指标进行非条件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其中糖化血红蛋白β=1.281,OR=2.756,95%CI (2.308-5.586), P<0.05、病程β=1.765,OR=5.111,95%CI (4.373-7.742), P<0.05、收缩压β=0.487,OR=1.268,95%CI(1.175-2.207), P<0.05,这3个因素与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呈明显正相关,说明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和收缩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1.随着HbA1c水平的逐渐升高,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病变的患病率也逐渐增加,HbA1c>6.2%是控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切点。2.糖化血红蛋白、病程和收缩压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发生的危险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