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尼泊尔是一个地理意义上的内陆国家,它四面都被包围,东、西、南三侧与印度接壤,北部则与中国接壤。尼泊尔南部的平原地形,东部和西部的山丘地形,使得其进入印度比通过北部喜马拉雅山和崎岖地带进入中国西藏更加容易。除了地理因素,尼泊尔与印度在文化、宗教、民主以及婚姻等方面几乎都具有相似性。开放边界、宗教信仰、语言共性和婚姻纽带交织在一起,使得两国建立了更加独特的特殊关系。印度是尼泊尔最大的贸易伙伴。尼泊尔与印度的贸易占其贸易总额的三分之二,并且尼泊尔与第三国的贸易几乎全都通过印度进行。但反过来,尼泊尔的自然资源给印度带来的优势也是不可估量的。1950年两国签署的《和平与友谊条约》进一步使印度国民在贸易和工业方面的投资以及利用尼泊尔自然资源等方面享有优惠待遇。这种友好关系从2006年开始进一步加速,但两国关系在2015年9月底印度发起封锁时面临危机。2015年9月20日,尼泊尔期待已久的宪法颁布后,印度的封锁就爆发了。因此,本研究阐述了长期以来两国保持友好关系的因素,重点分析了2015年尼泊尔-印度关系恶化的关键因素。本研究共分五章。第一章介绍了研究背景、研究建议、研究方法、文献综述、研究框架和研究问题。本章对论文的主题进行了说明,并强调了本课题研究的必要性。第二章介绍了尼泊尔与印度根深蒂固的关系谱系。这两个国家有着相同的地理和自然基础,他们之间的文化和社会关系也交织在一起。梵语的语言谱系和共享的文字和字母使彼此更容易理解对方。而且两个国家80%以上的人口都信仰印度教,他们共享同质的神祗、节日和仪式。每年两国印度教徒和佛教徒的朝圣都覆盖了大部分人口之间的流动。两国的佛陀的编年史也是相通的。将近1800公里的开放边界使得人们可以自由地进行宗教活动、贸易、教育和文化交流,使得两国人民之间的联系变得更加容易。尼泊尔和印度之间的婚姻纽带也是其独特关系的标志。同样,从殖民时期到现在,尼泊尔士兵的巨大贡献一直是两国之间的遗产。经济上,印度是尼泊尔唯一的过境国,也是最大的贸易伙伴。印度是尼泊尔最大的外国直接投资国,尼泊尔也给予印度国民投资和利用资源的优先权。本章还从政治因素视角进一步阐释了它们之间的关系。尼泊尔的民主斗争和印度的非殖民化斗争是两国领导人相互联合的共同点。自1950年至今,印度对尼泊尔民主化发展的援助仍然是一个里程碑。第三章和第四章解释了2015年9月两国关系变化的因素,其中包括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其中第三章重点讨论尼泊尔与印度关系恶化的内部因素。本文认为首要的原因是尼泊尔国内政治环境中的政治权力重组。几个关键问题将多数山中居民分化为马德西人(平原的居民,非尼泊尔母语人士)和少数贾纳贾蒂人(土著人民)。这个分裂最终导致了敌意,并使关于印度建立的建议产生了二元观点。其次,莫迪政府向尼泊尔领导人提出的建议被提上了尼泊尔宪法,与此同时印度支持尼泊尔马德西族领导人的做法恶化了局势。印度过度参与尼泊尔政治活动伤害了尼泊尔人的感情。同样,尼泊尔政治精英对印度关于侵略,对几个条约和协议的不平衡条款和规定,以及印度人对“中国卡”的指责的怀疑,不信任和保持沉默的态度,也是导致敌意的一些因素。第四章分析了导致尼泊尔和印度关系陷入低谷的外部因素。首先,印度的“大哥”心理恶化了双边关系。在起草尼泊尔宪法时,印度过多的干预就是一个明显的例子。其次,一旦莫迪的个人建议被抛弃,他雄心勃勃的“邻里优先”外交政策也会遭到破坏。印度外交外交秘书苏杰生最后试图纠正尼泊尔宪法的做法徒劳无功,这激怒了莫迪和他在印度的整个团队。尼泊尔领导人对他们的建议避而不谈遭到了印度愤慨以对,并因此对尼泊尔实行封锁。因此莫迪的大部分建议都被弃置,他的邻里政策也变成了双方关系中的惩罚工具。第三,其他地区参与者迫使印度卷入尼泊尔的国内事务。中国的崛起是印度在尼泊尔减少其作用和影响力的最大威胁。同样,巴基斯坦对尼泊尔边界地区的马德拉斯加强支持,对印度恐怖组织的援助以及印度假币的流动也给印度带来了威胁。此外,民主化的扩张,人权的加强,对西藏难民的关注,是尼泊尔将要解决的其他一些问题。西方国家(基本上是美国和英国)正试图从印度推进以解决尼泊尔的这些问题。这些压力导致印度过度卷入尼泊尔政治,最终带来了意料之外的结果。本文最后一章总结了研究思路,并提出了几点建议。总之,受地理、文化、社会规范和价值观、政治依赖以及文明风尚的约束,尼泊尔和印度不会让彼此陷入不光彩的困境。他们迫切需要彼此拥有更好的认同、共同命运和繁荣发展。他们彼此更好的理解可以推动增长,促进团结友爱、和平与安全。因此,他们文明的统一,从古至今根深蒂固的联系只能使得双方要么共同繁荣,要么一起毁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