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弱视是导致视力降低的一种常见病,一般认为它和视觉发育关键期的异常视觉经验密切相关。在成人单眼视觉损害眼病中,弱视的发病率排在前三位。根据我国的普查结果,在一般人群中弱视的发病率约为3%。研究弱视的认知功能损害既具有重要的临床指导意义,又可为理解相关正常认知机制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因此本论文的第一部分研究了屈光参差性成人弱视患者对运动光栅检测和运动光栅方向辨别的损伤机制。本文的第一部分着重探讨了弱视患者运动光栅检测和运动光栅方向辨别能力的损伤机制。我们采用心理物理学方法研究了屈光参差性弱视患者对正弦运动光栅识别能力的损伤机制,测量了在一定时间空间频率下五名屈光参差性成人弱视患者和五名正常对照被试运动方向辨别和运动光栅检测的对比敏感度。我们发现屈光参差性弱视对光栅运动方向辨别任务造成的损伤几乎可以全部归结于运动光栅检测的损伤。进一步的分析表明弱视眼和弱视患者的非弱视眼(弱视患者的非弱视眼在我们使用的三个任务中的表现都和正常眼的表现无显著性差异)在运动方向辨别和运动光栅检测上的差别都与时间频率无关,而且弱视眼的运动检测损伤和对比敏感度损伤平行。前人对斜视性弱视的研究和我们对屈光参差性弱视的研究都提示弱视对局部运动光栅的检测能力几乎未受损,实际观察到的损伤可以用对比敏感度损伤来解释。这一结果提示提高弱视患者的空间识别能力就可以改善其对运动刺激的识别能力,对于弱视的临床治疗有指导意义。早期视觉领域的心理物理研究多集中于空间视觉方面,近年来对运动刺激识别的研究,特别是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的识别机制成为视觉研究领域中的热点问题之一,本文的第二部分实验采用知觉学习的方法研究了正常视觉系统对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识别的可能机制。迄今为止,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是否通过同一通路识别尚不清楚。为了回答这一问题,我们使用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的光栅刺激和运动方向辨别任务在旁中央区对11名正常视力的成年人进行训练。通过比较训练前后的对比敏感度变化,我们发现在旁中央区,经过训练,一阶和二阶运动光栅的运动方向辨别能力都相应有所提高,而且二阶运动的训练效果可以传递到对一阶运动光栅的运动方向辨别上,但是一阶运动训练的效果依然不能传递到二阶运动。这些结果提示我们一阶运动和二阶运动是通过部分分离的两种机制进行处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