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美国次级贷款危机爆发,市场动荡引起的经济恐慌沿着各国与美国之间的金融纽带蔓延。从2007年2月13日次贷危机浮出水面,到2008年10月,全球无论如欧盟、日本等发达国家还是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都受到危机波及,各国都采取了相应救援措施,但各国经济体系仍然持续的受到影响。2009年初开始,改变现有国际货币体系的呼声愈演愈烈。在此背景下,对于国家金融稳定性的研究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沉寂几年之后,重新成为热门话题。尤其对世界经济发展重要支柱的新兴市场国家金融稳定性的研究更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首先总结了金融稳定的相关研究,对金融全球化的概念、现状以及效果做了初步的探讨;接着回顾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不稳定的几大根源以及知名案例,在此基础上对美国次贷危机的市场影响进行了实证研究,分析了次贷危机的成因与美国的应对策略;然后提出用压力测试体系来评估金融稳定性并预防危机发生,以全面的金融安全网构建来降低与减缓危机的影响;最后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提出:在金融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应该朝向自主型经济增长方式转型并围绕市场扩张来开展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维持金融稳定,进而实现经济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论文主要从八个部分对金融全球化与金融稳定问题展开论证:论文的第一部分为绪论。阐述了本文的选题背景与意义,总结了金融全球化与金融市场、危机模型、货币危机、债务危机等金融不稳定问题的相关研究,并介绍了论文的结构安排、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论文的第二部分,从金融全球化的现状与影响入手,探讨了金融全球化的收益与风险以及各国政府的政策选择,对金融全球化进行了较为全面的概述。本部分指出金融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所带来的发展机遇是显而易见的,但也提出了新的挑战:一是对金融体系管理的要求提高;二是,全球化的环境使得各国的国内政策效果越来越小,从而深化了国际金融合作的必要性。论文的第三部分,主要阐述了金融全球化背景下金融不稳定的根源以及金融危机的几大主要类型,并探讨不同类型的金融不稳定是否产生于一个共同的原因,以及这种原因与全球金融化是否存在关系。此外,本部分还通过大量的案例,重点介绍了二十世纪最后二十年的金融动荡,特别是过度融资和过度交易的情况,为即将展开的次贷危机的探讨进行铺垫。论文的第四部分,利用事件研究法对次贷危机在金融市场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选择不同产业类别的公司作为代表,分析其受到次贷危机事件的影响程度,并探讨其因果关系。实证分析显示次贷危机的影响十分迅速与剧烈,并会在多个行业造成连锁式的震荡反应。本部分指出,面对当今金融全球化背景下的不稳定因素,有必要构筑系统的防范与应对体系。论文的第五部分,在前部分实证分析的基础上,对次贷危机的形成与美国政府的应对策略进行了全面的探讨。此部分探索了次贷危机的结构性根源,指出产业运营逐渐变成以金融交易为核心,把经济结构转化成一个巨大的倒金字塔形式,庞大的衍生品规模把传统财富规模压在下面,这样的倒金字塔型金融结构不可能是稳定的。美国政府通过问题资产救助计划、金融稳定计划、抵押贷款保障计划、财政刺激政策以及流动性保障措施等的实施,初步缓解了次贷危机的严重影响。美国政府的相关应对策略,既有借鉴意义,部分也值得反思,为构建金融全球化时代下的金融稳定体系提供了参考。论文的第六部分,从金融稳定属性多样化的现实出发,分析了评估金融系统健康状态的必要性与难度,指出评估金融系统是一个综合的过程和一个反复的过程。本部分对近年来发展迅速并在次贷危机爆发后受到广泛关注的金融体系“压力测试”方法进行了全面介绍,探讨了“压力测试”可以结合定量措施和定性直觉的双面优势,对评估和预防金融不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同时,本部分通过分析指出,经过压力测试对已经存在的漏洞和可能发生的冲击进行识别,能够通过市场参与者的积极应对实现良性效果。论文的第七部分,探讨了在评估和预防金融不稳定的同时,如何通过构建金融安全网这个缓冲地带来缓解和遏制金融不稳定。本部分首先是对金融安全网进行了介绍,然后着重对存款保险制度的方案及其作用进行了探讨,其次是探讨了对投资者的交易保护措施、非银行金融机构的资本充实以及如何为金融市场提供流动资金,最后是对安全网影响市场效率和规制的解释。论文的第八部分,对金融全球化与次贷危机背景下中国的金融与经济发展进行了探讨。全球金融风暴让我们真实的感受到迎接金融全球化的必要性,这既是中国经济社会进一步发展的重要保障,也是国际货币体系向多元化发展的大势所趋。30年来中国通过寻找新市场来解决经济增长问题的宝贵经验向我们昭示着,在新的金融与经济背景下,解决发展瓶颈制约的根本途径还是推进制度建设和市场建设,仍然需要以开放的态度去参与全球的活动,只是新时期的建设任务落在了亚洲,落在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