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Cr-B系高硼堆焊合金及其耐磨耐蚀性的研究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wuy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硼合金以原位生成的硼化物为硬质相骨架增强耐磨性,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很多工况对高硼合金的耐磨性和耐蚀性均有较高的要求,如注塑机的核心部件螺杆。本文设计了Ni-Cr-B-Mo和Ni-Cr-B-Fe两种Ni-Cr-B系高硼堆焊合金粉块,研究了合金元素对氩弧熔敷该合金粉块堆焊合金的组织和耐磨耐蚀性能的影响。Ni-Cr-B-Mo堆焊合金和Ni-Cr-B-Fe堆焊合金都具有快速冷却成型的定向凝固组织,与母材结合良好,存在明显的过渡区。Ni-Cr-B-Mo堆焊合金顶端为明显的过共晶组织。堆焊合金中主要硬质相为三元硼化物Mo2M’B2,其中M’为Fe、 Ni、Cr等金属元素。当B含量相同时,Mo含量为44%的堆焊合金的三元硼化物含量最少,增加或者减少Mo含量,均能增加三元硼化物的含量,且硼化物的形态差异很大。Ni-Cr-B-Mo堆焊合金中先共晶三元硼化物的显微硬度远远大于周围共晶组织。三元硼化物和共晶组织的显微硬度随Mo含量增加而减小,当Mo含量为37.53%时,先共晶三元硼化物和周围共晶组织的显微硬度最大。Ni-Cr-B-Mo堆焊合金的耐蚀性随Mo含量的增加而提高,但当Mo含量高于44.18%时,耐蚀性提高的不明显。Ni-Cr-B-Fe堆焊合金中主要硬质相为板条状和网状的具有Fe2B结构的(Fe, Cr, Ni)2(B, C)复合硼化物。随合金粉块中铁硼合金粉含量的增加,Ni-Cr-B-Fe堆焊合金中二元硼化物增加。铁硼合金粉含量为50%以上时,出现了B的衍射峰。Ni-Cr-B-Fe堆焊合金的显微硬度随着含硼量的增加而提高,但硬度提高并不明显。Ni-Cr-B-Fe堆焊合金的耐蚀性随铁硼合金粉加入量的增加而呈上升趋势。当铁硼合金粉添加量均为50%时,Ni-Cr-B-Fe堆焊合金的耐蚀性比Ni-Cr-B-Mo堆焊合金较差。当铁硼合金粉添加量均为50%时,Cr含量为5%时,硼化物主要为板条状,当Cr含量为10%时,出现了网状、蜂窝状硼化物组织。当Cr含量为15%时,硼化物呈现为相对平行,具有明显方向性的长条状。随着Cr含量的增加,高硼堆焊合金的显微硬度增大。当Cr含量为15%时,其共晶组织的显微硬度最高,长条状硼化物硬度为1252.3HV,远高于共晶组织。当Cr含量为15%时,Ni-Cr-B-Fe堆焊合金的耐蚀性最好。高硼堆焊合金的耐磨性明显优于母材Q235钢。含Mo量为37.53%的Ni-Cr-B-Mo堆焊合金的耐磨性为母材Q235的27.7倍,硼铁合金粉含量50%的Ni-Cr-B-Fe堆焊合金的耐磨性为母材Q235的15倍,耐磨性相对较差。硼铁合金粉含量的增加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堆焊合金的耐磨性,但提高并不明显。当Cr元素含量为15%时,Cr含量的增加并没有提高耐磨性,反而使其耐磨性变差。
其他文献
<正> 电视剧翻译既是一般的文学翻译,也是特殊的文学翻译。电视剧翻译既要遵循一般文学翻译的标准,也要达到电视文学翻译的艺术要求。 就文学翻译标准而言,在我国近两千年的
简政放权是十八大后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的重点内容,其作为当前行政体制改革的“先手棋”,对转变政府职能,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具有重要意义。简政放权,即“简政”和“放权”的有
目的探究具身认知视角下的儿童智能玩具交互设计方法。方法通过对具身认知和信息加工两种认知理论模型进行对比分析,提炼具身认知理论的核心特征;通过对具身交互和儿童智能玩
目的采用套管法建立左向右分流(PH)大鼠模型,研究该模型血流动力学改变,以及肺动脉、心室重构的特点。探讨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在该模型肺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和调控因子转化
始于20世纪60年代的信息革命,以计算机、通讯技术为核心的技术发展对社会各个领域产生极大影响,对现代景观的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后,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使建造
美国政府和社会各界对放学后教育领域的重视,推动着放学后计划如火如荼地开展。政府、社会和家长提供广泛的资金支持,工作人员的合理结构和职业培训保证了高质量的人力资源,
习语是语言的精华,承载着丰富的文化信息。英汉习语反映出了两个民族在历史文化、地域文化、习俗文化以及宗教文化方面的差异。本文通过对文化差异的分析,主要探讨了英汉习语
本文针对当前我国小区环境绿化的弊病,从绿化模式的多样性、绿化功能的再发现两方面,并结合传统园林的精神,探索小区环境绿化的新思路,以创造良好的人类住区环境。
随着中国经济改革开放和金融自由化的不断深化,外资银行进入我国银行业速度在不断的加快,并向纵深发展。按照对WTO的承诺,2006年12月11日,我国已向外资全面开放银行业市场,取
利用上海市30个自动气象站2007―2016年逐时降水数据,统计分析了近10年上海地区暴雨日、暴雨过程和雨强的分布特征,结合110接报内涝灾情资料,研究了致灾暴雨与暴雨过程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