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信息的可观测性、委托代理关系与最优合同安排是信息经济学最核心的组成部分,它可以用于解释大多数两个交易主体的博弈行为,但是对于以供应链为主要形式的现实商品交易,却还有一些待研究的空白。本论文拟在这一领域进行了拓展,利用连续委托代理模型构建商品供应链的微观基础。在此基础上,以生鲜农产品为例,重新描了供应链中的实物与信息流通动过程,提出依据我国现状,规范农产品流通的政策建议。
本论文的第一章简要概述了本项研究的背景、意义和内容。
第二章全面总结了经典委托代理理论的概念、数学模型和基本结论。
第三章着重进行了分析工具的创新,把传统的只能分析两个交易主体的委托代理模型进行扩展,首次提出“连续委托代理关系刀这一全新的概念,并据此构建了委托代理链模型来描述商品供应链。委托代理链区分为四种不同的类型:信息对称型、半信息对称型、半信息不对称型、信息完全不对称型,针对这四种情况给出了不同的解法,从而在理论上求得了解开供应链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工具。
第四章尝试应用第二章建立的分析工具对供应链进行模型化描述。模型化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根据信息经济学理论把商品供应链解释为多个交易者连续进行的委托代理关系,第二阶段探讨了商品非标准化与信息不对称强度,然后选择猪肉这种天然具有高不对称性的商品做了进一步析。猪肉供应链被描述为五个交易主体和四个交易环节,为了使分析更具有现实性,本章还讨论了猪肉供应中的一些外部因素,如政府管制与产业化发展等。在建立好的猪肉供应链模型中,本章最后引入了信息变量,给出了针对整个供应链的最优激励合同。
第五章试图通过制度创新来纠正供应链中的信息不对称。首先利用连续委托代理模型描述了供应链中的逆向选择问题,然后逐一分析了各种解决方案的有效性,证明主流理论中关于建立全国性集中交易大市场的提法虽然是理论上的最优解,但在我国国情的限制下却是一个不可行解。相反,寻找符合这些限制条件下可行的次优解对我国的现状更加有意义。作为整个研究的结论,本章提出利用分离均衡原理,通过建立二元市场可达到纠正信息不对称的目的;或者,通过调整供应链主体,利用缓冲池等方法部分共享信息,亦可实现次优市场。
第六章对全文的主要结论进行了总结,同时检讨了研究中存在的不足,并给出进一步研究的若干领域和方向。
本研究的创新之处主要有:(1)在基本理论方面,本研究提出了“连续委托代理关系”这一概念,并据此在理论上将“委托-代理”理论向“多参与者”等新领域进行了推广,将简单的信息“对称-不对称”扩展为“完全对称一半对称一半不对称-完全不对称”等多种情况,还将传统的“最优合同”扩展为由不同条件决定的“最优合同结构”。(2)在分析工具方面,本研究利用“连续委托代理模型”首次对商品供应链给出信息经济学的解释,即“委托代理链”;在委托代理链中发现了委托代理双方均为信息劣势的情况,证明了这是造成供应链中逆向选择的原因。(3)在方法创新和案例分析方面,本研究提出了利用次优解改善商品供应链质量的思路,丰富了政策建议的内涵;特别是针对安全猪肉市场的建设提出了“二元市场”方法和“次优市场”方法,这些都是首次应用于实践,对更为一般的商品供应链研究也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