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政治、商业、文化的国际交流日益升温,高质量、高效率的商务交流和沟通机制变得越来越重要;对语言功底扎实、口译技能娴熟,并能自如应对商务接待、商务谈判、商务会议的译员的需求与日俱增。但如此优秀的商务译员凤毛麟角,现供职的一些商务译员资质平平,良莠不齐。巨大的需求落差亟待改变,商务口译行业应专业化,体系化。但学术界对此鲜有研究,即使有也只是停留在某些方面,更不消说对此作全面而系统的分析。由于商务口译的即兴、快速、现场性等特征,译员所面临的巨大压力不言而喻,在传译过程中,译员要克服诸多因素的影响,例如:原语模糊不清,外界环境影响,自身心理压力,通常情况下译员都无法细细思量讲话的内容、形式等;再者由于英汉语分属两个截然不同的语言体系,语言、宗教、社会、文化、物质、生态等因素差异很大,译员在互译的过程中很难实现完全对等,所以译员时常对原语采取了必要的处理,做了变通翻译,即本文所指的变译。变译是黄忠廉教授于20世纪90年代首先提出的一个翻译研究领域的全新概念,由它的根本特征“变通”可派生出七种变通手段和十一种变译方法。商务口译不同于其他口译,是一种独特的口译形式,具有鲜明的特色,所以也需要独特的翻译策略。功能学派,尤其是其代表人物弗米尔提出翻译目的作为翻译任务的出发点与根本,目的决定一切,从翻译策略、翻译方法、到对原作形式与内容的取舍,到目标文本的制作都以这个翻译目的为参照,因而为变译提供了充足的理论依据。商务译员在商务口译中集多任务,多目的于一身,例如充当谈判双方的语言桥梁,缓和紧张的谈判气氛,帮助自己的客户达到预期的商务目的,等等。所以在很多情况下商务译员必须做出变译,才能更好地促进商务活动的顺利进行,达到预期的商务目的。本文运用大量的实例分析了目的论视角下的商务口译中的变译;从目的论的角度研究商务口译实践中的变译,不但对促进该领域相关研究的进一步完善与发展有一定的借鉴意义,而且有利于帮助译员解脱束缚,充分发挥译员的能动性、创造性;同时对指导商务口译实践、提高口译质量,尤其在当今国际交流日趋频繁、口译量日益增大的形势下,更具有实用价值。本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为理论框架。该部分主要介绍了功能理论中的“目的论”的基本内容:“翻译标准”,“翻译要求”,“语内连贯法则和语际连贯法则”,“文化与文化特殊性”以及“翻译的参与者”。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变译的定义,产生,原则,方法,运用的范围以及与“目的论”之间的关系。第三部分简明地阐述了商务口译:商务口译的类型,商务口译的特点,商务译员的基本要求和商务译员的特点。第四部分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分析了商务口译中的变译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