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艾滋病(AIDS)迅速蔓延至全球各地,成为全球关注的重要公共卫生事件和社会焦点问题。艾滋病不仅严重威胁着人群的健康,而且对于社会的发展非常不利。近年来性传播已成为中国艾滋病流行的主要传播途径。女性性工作者(female sex workers, FSW)在性病艾滋病的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而做好FSW人群关于防制艾滋病的宣传和干预工作是控制AIDS向一般人群扩散的有效策略。FSW属于难以接近人群,因此应用一种针对难以接近人群和隐蔽人群的抽样方法——同伴推动抽样方法。目的1了解本地区FSW的社会人口学特征,为以后的研究提供基线资料。2通过问卷调查,探索FSW就医、自愿咨询检测、吸毒行为的相关因素,以获得有效的干预措施。方法1采用同伴推动抽样方法抽取样本。2以问卷调查的方式收集资料,内容包括人口学状况、既往性病史、性行为及安全套使用经验与态度、艾滋病知识掌握情况、获取来源以及获得干预情况、就医、咨询检测、吸烟、喝酒、吸毒行为等。3整个调查过程坚持知情同意的原则,调查结束后由工作人员复核问卷。结果1一般情况描述从社会人口学特征来看,调查对象具有年龄以17~35岁为主、绝大多数为汉族、文化程度较低、以未婚者为主、收入以2000~4000元为主的分布特点;对艾滋病相关知识的知晓率较低;艾滋病性病知识的获取主要是通过电视广播等大众媒体;对安全套正确使用步骤掌握情况不够理想,掌握4个及以上步骤者仅为40.0%; STD相关症状发生率较高,在发生STD时有77.8%的人选择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初次发生商业性性行为的平均年龄为(26.56±2.55)岁,有81.2%的人有固定性伴;有60(13.9%)人承认有吸毒史,有4(0.9%)人承认注射过毒品,其中2人曾经和别人共用针具;调查对象中以前接受过艾滋病病毒检测的所占比例为19.5%;自愿咨询检测率为25.2%。2指标的相关性分析2.1χ2检验结果显示婚姻状况(X2=7.938, P<0.05)、是否定期打消炎针或吃消炎药(X2=4.696,P<0.05)两个因素与吸毒行为有相关性。2.2各指标与就医行为之间的相关性: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从业时间、婚姻状况、艾滋病知识得分和艾滋病风险意识等四个变量进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3各指标与VCT行为之间的相关性:非条件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是否接受过艾滋病性病宣传材料、是否做过HIV检测、是否接受过同伴教育等四个变量进入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 FSW在性病艾滋病的传播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是AIDS防制工作的重点对象。2 FSW人群对艾滋病相关知识掌握不足,还应继续加强AIDS知识的宣传教育,对高危行为的减少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3单因素分析显示只有婚姻状况、是否定期打消炎针或吃消炎药两个因素与吸毒行为有关联。在以后的调查中可以进一步探讨FSW吸毒行为的影响因素。4 FSW的就医行为与从业时间、婚姻状况、艾滋病风险意识、艾滋病知识得分等因素有关,应在从业时间较久、已婚、艾滋病风险意识低、艾滋病知识掌握较少的人群中进行重点干预。5在FSW人群中发放艾滋病性病宣传材料、鼓励同伴教育可以促进FSW的VCT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