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课题以选择手术治疗的子宫肌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通过比较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除术和传统的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手术前后及两者之间的患者外周血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的变化情况,探讨腹腔镜手术对机体组织损伤的影响,同时比较了经两种途径完成手术术后患者的恢复情况,期望可以为腹腔镜技术的微创性提供更多的理论支持。方法:选择2010年4月-2010年12月在泰山医学院附属医院和泰安市泰山区人民医院因子宫肌瘤就诊选择腹腔镜手术子宫次全切除治疗的30例患者作为研究组,随机抽取同期选择开腹子宫次全切除术的3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在年龄、身高、体重及子宫大小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所有患者均无重要脏器疾病,无急性炎症,无处于应激状态者。测定比较两组患者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外周静脉血C反应蛋白、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同时详细记录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术后最高体温、术后住院天数等情况。结果:60例手术均获成功,所有患者术中、术后均无并发症。腹腔镜组无一例中转开腹。1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两组术前白细胞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正常。开腹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的白细胞数分别为(X109/L):6.05±1.28, 10.03±1.82,7.94±1.27。腹腔镜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的白细胞数分别为(X109/L):5.93±1.32,8.70±1.22,6.83±1.39。两组术后1天白细胞数较术前均升高(P<0.05),开腹组比腹腔镜组升高明显,此时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天两组白细胞数均下降,但仍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此时开腹组白细胞数高于腹腔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0.05)。两组术前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正常。开腹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分别为(X%):59.59±6.57,76.93±3.45,67.18±6.39。腹腔镜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的中性粒细胞百分数分别为(X%):58.59±6.61,75.11±5.71, 62.64±4.24。两组术后1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数较术前均升高(P<0.05),开腹组与腹腔镜组升高无明显差异(P>0.05),开腹组术后3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下降但仍高于术前水平,两者比较(P<0.05)有显著性差异,而腹腔镜组术后3天中性粒细胞百分数下降明显,基本恢复到术前水平(P>0.05)。2两组手术前后C反应蛋白的变化:两组术前C反应蛋白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均正常。开腹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的C反应蛋白数值分别为(mg/L):0.57±0.66,24.80±8.29,11.07±3.84。腹腔镜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的C反应蛋白数值分别为(mg/L):0.55±0.61,13.97±5.19, 7.63±3.43。术后1天两组C反应蛋白较术前均升高(P<0.05),开腹组比腹腔镜组升高明显,此时间点两组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术后3天两组C反应蛋白均下降,但仍均高于术前水平(P<0.05),此时间点开腹组C反应蛋白数值高于腹腔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3两组手术前后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两组术前肿瘤坏死因子-α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开腹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的肿瘤坏死因子-α数值分别为(pg/ml):32.81±4.11,67.39±9.58,74.15±12.23。腹腔镜组术前1天,术后1天、术后3天的肿瘤坏死因子-α数值分别为(pg/ml):32.97±3.77,61.69±12.78,64.86±9.15。术后1天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较术前均升高(P<0.05),此时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3天两组肿瘤坏死因子-α继续升高,明显高于术前水平(P<0.05),此时间点开腹组肿瘤坏死因子-α数值明显高于腹腔镜组,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4与开腹组相比,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术后排气时间早、住院天数短。结论:1腹腔镜手术术后白细胞、中性粒细胞百分数、C反应蛋白及肿瘤坏死因子-α的变化程度均小于开腹手术,C反应蛋白术后1天两组均升高,开腹组升高明显,术后3天两组均下降,但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肿瘤坏死因子-α术后1天两组均升高,两组比较无显著差异,术后3天两组均继续升高,但腹腔镜组明显低于开腹组。2腹腔镜下子宫次全切术较开腹子宫次全切手术组织损伤小,有利于局部及全身损伤的恢复,腹腔镜手术相对于开腹手术对于子宫肌瘤的治疗有更多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