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对夏玉米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机制

来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82251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水土资源紧张以及干旱事件频发的严峻形势下,我国玉米生产面临巨大的挑战。采用高效合理的节水灌溉技术以提高作物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是保障农业可持续发展的有效方案。随着植物生理学的发展,如何利用作物自身的生理响应机制实现生物节水将是一种必然趋势。根系分区交替灌溉技术是一种有效的通过调控作物生理生化过程实现生物节水的灌溉技术。然而关于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对玉米生长、形态结构和生理生化代谢造成的影响尚不明确。本研究设置3种灌溉方式,包括常规地表滴灌(CDI)、地下滴灌(SDI)和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ADI);3种灌溉水平,包括100%ETc(W1;ETc夏玉米需水量),80%ETc(W2)和60%ETc(W3),共计9个处理。通过为期两年的田间夏玉米试验(2018-2019),研究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对夏玉米生长、抗氧化酶、渗透调节特性、光合特性、生物量积累、籽粒灌浆特征、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探讨了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对夏玉米生长、生理及产量的影响机制,并优选适合西北半干旱区的夏玉米灌溉组合模式,以期为西北半干旱区夏玉米的灌溉策略提供理论依据。主要结论如下:(1)探明了夏玉米生长指标对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的响应规律。夏玉米株高、茎粗、叶面积指数和根系性状等生长指标基本上均随着灌溉水平的减少而降低。与地面滴灌和地下滴灌相比,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可以缓解水分胁迫对夏玉米生长造成的不利影响,改善夏玉米的根系性状,增强根系活力,并能调控根系在土层中均匀分布。根系性状的改善有利于根系对水分和养分的吸收,进而促进地上部的生长。根长密度与标准化根系取样深度之间呈现显著的三阶多项式函数关系。(2)揭示了夏玉米抗氧化防御系统对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的响应规律。灌溉方式和灌溉水平对夏玉米叶片抗氧化酶活性均有显著影响(P<0.05)。与地下滴灌和地面滴灌处理相比,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能够增强夏玉米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并显著降低了叶片中丙二醛(MDA)含量。表明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处理主要通过提高SOD、POD和CAT活性来增强对水分胁迫的适应性和抵抗能力。利用Linear-plateau方程对叶片相对含水率(Lrwc)、SOD和POD活性在土壤水分逐渐减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进行了量化模拟,表明Lrwc、SOD和POD活性在初期保持相对稳定,当相对土壤含水率降低到一定阈值时,才会发生明显改变。SOD活性发生明显变化时的阈值高于POD活性发生显著变化时的阈值,说明水分胁迫下,SOD比POD更加敏感。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处理的Lrwc发生明显变化时的相对土壤含水率最低,表明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能增强叶片水分的保持能力,增加夏玉米的耐旱性,这是因为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处理下的SOD活性发生变化时的阈值最高,能够更敏感的感知活性氧的过量表达,从而及时启动抗氧化防御系统抵抗水分胁迫对玉米造成的氧化损伤。(3)明确了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对夏玉米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随着水分胁迫程度的增加,叶绿素总量和净光合速率呈现下降趋势,但与地下滴灌和地面滴灌处理相比,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处理显著提高了叶绿素总量和叶片净光合速率(P<0.05)。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处理维持较高的光系统II最大光化学效率(Fv/Fm)、光化学淬灭系数(q P)和光系统II实际量子产量(ΦPSⅡ)并降低非光化学淬灭系数(NPQ),说明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能在水分胁迫条件下保持光合结构的稳定,缓解光抑制。与地面滴灌处理相比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处理显著降低了蒸腾速率,表明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能够通过降低蒸腾速率减少植株体内水分的损失,增强水分胁迫条件下的适应能力。(4)探明了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对夏玉米产量和水分利用的影响规律。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处理在提高总生物量的同时增加了吐丝后生物量对籽粒的贡献率。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处理通过对籽粒灌浆过程的调控,延长了籽粒有效灌浆期和活跃灌浆期,并提高了最大灌浆速率和平均灌浆速率,为获得较高产量奠定了基础。随着灌溉水量的减少,产量及其构成要素下降。在灌溉水平相同时,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处理的产量最高,产量增加提高了灌溉水利用效率。分根区垂向交替灌溉处理2018年和2019年的年平均灌溉水利用效率比地下滴灌和地面滴灌处理分别提高了5.94%和11.22%。(5)基于模糊Borda组合评价提出了最佳的夏玉米灌溉模式。运用多种评价方法结合夏玉米生长、生理生化、光合特性、产量和灌溉水利用效率等指标对夏玉米灌溉模式进行综合评价,各评价方法关于灌溉模式的排序结果存在差异性。因此在上述评价结果的基础上建立模糊Borda组合评价模型,结果表明,垂向分根区交替灌溉+100%ETc组合是西北半干旱区夏玉米适宜的灌溉模式。垂向分根区交替灌溉能增强夏玉米的抗旱能力,协调植株生长,为实现西北半干旱区夏玉米高效用水和增产的生产目的提供了有效保障。
其他文献
旱地占我国耕地的60%以上,干旱缺水与土壤贫瘠是旱地农业发展的主要限制因素。保护性耕作措施能有效改善降雨保蓄率和土壤质量,进而提高土地生产力。本研究以陕西省富平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试验站为基地,通过7年(2014-2020)长期定位试验,以冬小麦春玉米为供试作物,研究了不同施肥模式(NP、NPK、单施有机肥M以及NPM配施)及不同保护性耕作方式(NPS秸秆覆盖、NPF地膜覆盖、NPR裸露垄沟、NPRF
目的:探讨学业自我效能感在大学生积极学业情绪和成就目标定向之间的中介效应。方法:采用大学生学业情绪问卷(AEQ)、大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问卷和成就目标量表对423名大学生进行测量,运用SPSS 19.0和MPLUS 7.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成就目标定向对积极情绪的直接效应为0.129,自我效能感对积极情绪的直接效应为0.524,自我效能感在成就目标定向与积极情绪之间的中介效应为0.171,中
目的:探究碳青霉烯类不同药物对丙戊酸血药浓度的影响程度及两药联用后癫痫是否发作的影响因素。方法:对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万方、维普数据库进行文献检索,对碳青霉烯类药物使用前后丙戊酸血药浓度改变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患者两药联用后癫痫发作情况进行单因素分析。结果:丙戊酸与碳青霉烯类的6个药物联用,其血药浓度降幅均大于50%。合并用药对丙戊酸血药浓度降
吡咯里西啶生物碱(Pyrroliaidine alkaloids,PAs)是一类常见的天然化合物,存在于3%的开花植物中,已经鉴定的PAs及其氮氧化物(PA N-oxides)约有660种,其中大多数具有肝毒性。据报道,含有PAs植物约有6000多种,主要包括菊科(Fabaceae),豆科(Leguminosae)和紫草科(Boraginaceae)植物。野百合碱(Monocrotaline,MC
景迈山是云南省普洱市境内的重要茶山之一,景迈山世居民族与茶为伴,常年种茶、饮茶,在保持自身民族文化特色的同时吸取其他民族的优秀文化,共同创造了景迈山独特的民族茶文化,表现出人与自然高度和谐的精神内涵。对景迈山民族茶文化进行探究,对景迈山世居民族对茶的文化认知、价值肯定进行分析,对了解景迈山文化景观的千年传承具有积极意义。
针对跨文化交际场景下英语口语会话的高低语境内涵进行简单论述,对比分析高低语境的要素特点,并结合跨文化交际场景下的英语口语会话特征,探究其语言交流的方法。在尊重文化差异的基础上,有效展开语言交流,为现代社会经济的持续化、一体化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传统的翻译教学模式存在教学资源有限、课堂模式单一、与市场脱轨等诸多问题,导致学习者所学知识与市场需求脱节。校企协同育人是当前高校翻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有效途径。文章提出"显性传授+隐性塑造"的双核模式,以此构筑四位一体的校企协同育人因子链,构建高校翻译人才培养的新模式。
云南普洱澜沧景迈山和西双版纳勐海巴达山地理位置相近,均为知名古茶园所在地,但两者海拔跨度不同,导致原生垂直植被带存在差异。景迈山海拔跨度范围(850—1650米)小于巴达山海拔跨度范围(630—2150米),因此巴达山比景迈山多出一个垂直植被带,即热带(中山)常绿阔叶林。另外,由于地势较为平缓,景迈山茶园覆盖适宜野生茶组植物生长的整个海拔段,茶园与现存天然林呈马赛克状镶嵌分布格局;巴达山茶园则在高
过去曾对人手指尖发出的极微弱光(生物光子)进行了测定。本次针刺手阳明大肠经合谷穴,对同经的商阳穴是否具有极微弱发光作了调查,并进行生物光信息分析,报告如下。方法:受试者为5名从事医疗工作的男性(40岁左右),测定前将手洗净,戴手套15min。测定在外部光线完全不能进入的暗室中进行,测定部位为右手食指的指腹及商阳穴。先测定指腹与商阳穴,针刺左手合谷穴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