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分析35岁以下年轻妇女宫颈癌的发病趋势、病因、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对1998年—2003年我院收治的67例年轻宫颈癌患者(研究组)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随机选择同期有完整随访资料的82例年龄大于35岁的患者做对照组,分析两组资料间临床特点、病理及预后之间的差异;用χ~2检验、X~2趋势检验、spearman秩相关检验及Logestic相关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1)1998年—2003年六年间年轻宫颈癌的构成比呈现逐渐上升趋势,分别为11.11%、13.63%、15.21%、17.28%、20.58%、23.58%,呈现明显上升趋势。(2)临床特征:研究组以接触性出血为主要临床表现,占79.10%(53/67),较对照组的40.24%(33/82)明显增高,P〈0.01有显著性差异,而对照组则以阴道流血为主;初诊时67例患者中30例(44.77%)曾在基层医院以宫颈炎、宫颈糜烂行对症治疗;12例(17.91%)以月经紊乱行调经治疗(%),一例术前诊断为子宫肌瘤,术后病检证实为宫颈癌。(3)病理特点:宫颈外形两组均以外生形为主,分别为49.25%及65.85%,但研究组内生型比率较对照组明显增高,为44.78%,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病理类型及组织类型上二者无明显差异,均以鳞癌为主(97.01%、95.21%),但术后淋巴病理检查显示对照组淋巴转移率高于研究组,分别为17.91%、6.19%有显著性差异(4)预后:研究组5年生存率低于对照组而3年复发率高于对照组,X2检验有显著性差异,提示年轻宫颈癌的预后较对照组差。(5)在年龄、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宫颈外型及淋巴转移、临床治疗等诸多预后影响因素中,单因素分析显示年轻宫颈癌的预后主要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宫颈巨检、淋巴转移及治疗方式有关;多因素分析显示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淋巴转移关系更为密切,但去除淋巴转移因素后,临床分期、肿瘤直径、临床治疗方式与预后无关,提示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