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在细胞因子对脑出血有一定影响的基础上,电针水沟,内关,后三里治疗脑出血,观察电针对脑出血大鼠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表达的影响,探讨针刺治疗脑出血可能的机制,为临床电针内关等穴位治疗脑出血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58只Wistar大鼠根据随机数字表,分为4组:正常组、生理盐水组、模型组及电针治疗组,后两组又均分为3h、24h、72h不同时间的3个亚组。通过在大鼠前囟向后0.2mm,右旁开2.9mm,钻孔6.0mm深,用微量注射器向右尾壳核缓慢注入0.4ul胶原酶(Sigma,typeⅦ)的方法诱导脑出血模型。电针治疗组分别于造模后3h、24h、72h电针大鼠“水沟”、“内关”与“后三里”,用连续波,频率为120次/分,强度1mA,留针30min。观察及评价大鼠的神经缺损行为体征,分别测定各组、各时段大鼠IL-6、TNF-α免疫反应阳性细胞数量及两者相关性。结果(1)通过电针大鼠“水沟”、“内关”与“后三里”,电针治疗组大鼠的神经缺损行为体征明显改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且与电针治疗前比较亦有明显差异(P<0.01)。(2)出血后IL-6、TNF-α免疫反应阳性细胞在造模处表达增加,分别在72h和24h达到高峰,不同时间点电针组与造模组比较,电针24h、72h组的IL-6N性细胞数增加(P<0.05),而TNF-α阳性细胞数减少(P<0.05)。结论脑出血后IL-6、TNF-α的表达均呈上升趋势,电针上调IL-6的表达,下调TNF-α的表达,可能是电针治疗出血性脑损伤的机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