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马—曲村遗址西周时期墓葬的性别考古学研究

来源 :广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anchuangy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天马—曲村遗址地处山西省南部临汾市,它以西周至春秋时期的遗存最为丰富,该遗址发现了大量墓葬及保存相对完好的人骨。墓葬是研究性别问题很好的材料,对于我们研究男女社会关系及角色具有十分独特的优势。我们在对墓葬死者性别进行鉴别以后,就可以对墓葬中的物质遗存与男女性别的联系有非常直观的认识。本文尝试从性别考古学的角度对该遗址中社会习俗与性别之间的关系及所反映的社会生活作一初步探讨。本文在原报告分期、类型学研究的基础上,主要运用统计学分析方法,对8组17座晋侯墓葬以及373座中小贵族及平民墓进行定量分析,全面考察西周时期各等级墓葬的性别差异。文章首先对所依据的墓葬资料及该遗址墓葬的年代划分进行了相关说明。其次介绍了该遗址墓葬的性别鉴定情况及墓葬等级划分标准,使得本文的探讨具有一定基础。文章的主体部分是对天马—曲村遗址墓葬性别差异的分析,主要探讨墓葬规模及设施与随葬品两大部分所显示的性别差异。经统计分析发现,不同等级墓葬所表现的性别差异并不相同:在贵族等级墓葬中,男女性别差异现象十分明显,女性墓在墓葬规格、铜礼器的种类和数量以及车马器等三方面上等级规格往往低于男性,在平民墓葬中,女性墓等级规格低于男性的现象却不太明显;女性墓葬并非在所有物品上都表现出规格较低的情况,比如女性墓往往拥有更多的陶器及玉石器等。文章在对不同等级墓葬进行统计分析时,注意各个时段男女性别差异的变化,发现西周晚期与西周早期及中期的情况大不相同。最后尝试考察西周时期天马—曲村遗址的社会背景,主要探讨了墓葬性别差异所反映的社会等级地位、晋国与周边少数民族的关系以及西周中晚期的社会变化三个方面的内容。最后文章认为通过对西周时期天马—曲村遗址墓葬性别差异的分析,可以窥探其社会背景,性别研究为我们全面了解古代社会提供了新的思路。
其他文献
汉语和日语中都存在量词,日语量词大多来源于古代汉语。量词在两种语言中的地位和分类方法不尽相同。随着语言的发展演变,两种语言中的量词的意义和用法都或多或少发生了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