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胃癌危险因素,为胃癌的预防提供科学依据;比较胃癌及对照人群的相关血清标志物胃蛋白酶原Ⅰ(pepsinogenⅠ,PGⅠ)、胃蛋白酶原Ⅱ(pepsinogenⅡ,PGⅡ)、PGⅠ/Ⅱ比值(PGⅠ/Ⅱratio,PGR)、胃泌素-17(gastrin-17,G-17)水平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ylori)感染状况,探索血清标志物与胃癌的相关关系。方法:1、胃癌危险因素病例对照研究。收集2014年7月至2015年9月在福建省立医院和中国人们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经胃镜和病理确诊的新发胃癌住院患者180例;选取180例同期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南京军区福州总医院体检中心进行健康体检,且主诉无慢性胃部疾病诊断和症状的对象为对照组。两组以性别相同、年龄差别在3岁以内进行1:1个体匹配。应用统一编制的调查表由培训合格的调查员收集资料,包括基本情况、居住环境、家族疾病史、现在及10年前饮食、生活行为方式及精神心理因素。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胃癌的相关危险因素。2、比较胃癌与对照人群的相关血清标志物水平。采集上述调查对象的血液标本,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检测相关血清标志物,应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比较胃癌组与对照组血清PGⅠ、PGⅡ、PGR、G-17水平和H.pylori感染的差异;应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血清标志物与胃癌的关系。结果:1、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OR=4.693,95%CI:1.509~14.264)、新鲜肥肉(OR=1.635,95%CI:1.054~2.592)、鱼干肉干(OR=2.757,95%CI:1.504~5.054)、咸菜酸菜(OR=2.954,95%CI:1.738~5.021)及生活中经常有烦恼(OR=2.548,95%CI:1.481~4.383)增加了胃癌的风险;经常摄入新鲜水果(OR=0.393,95%CI:0.226~0.683)、葱蒜(OR=0.431,95%CI:0.255~0.730)及饮茶(OR=0.269,95%CI:0.111~0.653)降低了胃癌的风险。2、胃癌组与对照组血清标志物对比结果显示,胃癌组PGⅡ、G-17水平及H.pylori感染率高于对照组,PGR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部位肿瘤胃癌患者血清标志物对比结果显示,胃体癌血清G-17水平高于胃窦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临床分期胃癌患者血清标志物对比结果显示,进展期胃癌血清PGⅡ水平高于早期胃癌,而PGR水平则低于早期胃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条件logistic分析发现血清PGⅠ和PGR水平降低增加了胃癌的风险。结论1、胃癌发病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上消化道肿瘤家族史、不良饮食习惯、腌制类食品及生活中经常有烦恼可能是胃癌的危险因素,而经常摄入新鲜水果、葱蒜及饮茶可能是胃癌的保护因素。2、血清PGⅡ、G-17、PGR水平及H.pylori感染率在胃癌和对照组间有差异;胃癌患者血清G-17水平升高可能对胃癌病变部位有提示作用;胃癌患者血清PGⅡ水平升高和PGR水平降低可能对临床分期有提示作用;控制其他危险因素后,血清PGⅠ和PGR水平的降低是胃癌的独立危险因素,表明血清PGⅠ和PGR可能与胃癌的发生发展存在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