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T3在艾滋病相关B淋巴瘤中的表达及与EB病毒感染的相关性研究

来源 :大理学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uhy0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和目的艾滋病(AIDS)是由于人体感染HIV后,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严重受损,继发机会性感染和恶性肿瘤如Kaposi肉瘤或恶性淋巴瘤等一系列临床表现的综合征。与HIV/AIDS相关的淋巴瘤称为AIDS相关淋巴瘤(AIDS-relatedlymphoma,ARL)。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是ARL中常见肿瘤之一,具有独特的临床特征,呈侵袭性进展。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存在于细胞胞浆,与酪氨酸磷酸化信号通道关联,是目前公认的一种癌基因,其与肿瘤的关系,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STAT3在淋巴瘤、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头颈部鳞状细胞癌等恶性肿瘤中均有持续性过度激活,其表达强度与肿瘤的生长、转移及预后等有关。近期有研究表明在ARL-B细胞淋巴瘤的肺组织中,发现HIV-1整合到STAT3基因第一个外显子序列编码的上游,激活STAT3在胞核高表达,促使B细胞恶性转化。HIV/AIDS患者免疫功能缺陷,EB病毒(EBV)等的继发感染机率也在增加。EBV与人类多种肿瘤有关,尤其与淋巴瘤的关系较为密切。作为公认的致癌病毒,EBV与淋巴细胞发生异常增生的关系正受到更多关注。为探讨STAT3在ARL-DLBCL中的表达及在发病中的作用,同时观察EB病毒的感染状况,本研究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STAT3蛋白在ARL-DLBCL中的表达,并用显色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EB病毒感染状态,分析两者在ARL-DLBCL中的相关性,并进行临床病理分析。材料和方法收集21例ARL-DLBCL组织标本为实验组。对照组15例标本,分别为6例nonARL-DLBCL(A组),4例HIV+-RH (B组),5例HIV--RH(C组)。采用免疫组化及组织原位杂交技术在ARL-DLBCL、nonARL-DLBCL、HIV+-RH、HIV--RH中分别检测STAT3和EBER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特点进行分析。结果1.临床基本信息:21例ARL-DLBCL病例,男:女之比为3.2:1;年龄范围29-66岁,中位年龄47.5岁;淋巴结内病变15例,结外6例;免疫表型分型:GCB组5例,nonGCB组16例;临床分期:处于Ⅰ-Ⅱ期8例,Ⅲ-Ⅳ进展期13例。对照组15例,男:女之比为2:1;年龄范围27-72岁,中位年龄49.5岁。2. STAT3表达与ARL-DLBCL免疫分型差异有显著性(P=0.004),其表达在nonGCB型中高于GCB型中,预示ARL-DLBCL中STAT3阳性与预后差有关;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临床分期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P=1.000,P=0.598,P=0.606)。3.STAT3免疫组化检测结果:21例ARL-DLBCL中STAT3总阳性表达率为76.19%(16/21),以胞核表达为主占81.25%(13/16),核强阳性18.75%(3/16);A对照组nonARL-DLBCL中STAT3总阳性表达率为66.67%(4/6),以胞核表达为主占50%(2/4),核强阳25%(1/4),两组比较,总阳性率及核阳性率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33,P=0.249);B组HIV+-RH和C组HIV--RH中,STAT3仅表达于淋巴滤泡细胞,间区不表达或散在表达。4.EBER检测结果:20例ARL-DLBCL,EBER总阳性率为30%(6/20),其中4例为STAT3和EBER共表达, EBER阳性者呈STAT3胞核强阳性表达;14例对照组EBER总阳性率为14.29%(2/14),其中A组EBER阳性率为40%(2/5),1例为STAT3核阳性,另一例为STAT3核浆共表达;经统计学处理,肿瘤组EBER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1.000)。 B组和C组EBER均阴性。5.STAT3与EBER:肿瘤组中,STAT3蛋白与EBER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STAT3蛋白表达高于EBER表达,但表达一致性较差(kappa值<0.4)。结论1.STAT3表达与ARL-DLBCL免疫分型有关,其中STAT3表达在nonGCB型中高于GCB型中;与患者性别、年龄、病变部位和临床分期无关。2.STAT3在ARL-DLBCL、nonARL-DLBCL中均呈高表达,且以核表达为主,提示STAT3过表达与肿瘤的发生有关,似与HIV感染无明显关系。3. EBER在ARL-DLBCL、nonARL-DLBCL中均有表达,提示部分DLBCL的发生与EB病毒感染有关,与HIV感染无明显关系。4. STAT3蛋白的激活与EB病毒感染无相关性。
其他文献
“探究型学习”是指教师不把现成的结论告诉学生,而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主的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获得结论的过程。本文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了这个过程:提高了学生发现问题,解
据佛教经录记载,《弥勒为女身经》曾两次单独传译,第一次为东汉末,已失译人,第二次为西晋竺法护译,但至今以上两种译本皆已不存。《大正藏》所收两处有关《弥勒为女身经》的
《枫桥夜泊》是一首流传千古的写愁诗,从古到今有无数学者对该诗进行研究,但鲜少有人从关联理论视角对该诗英译本作深入分析。基于关联理论从词汇和句法两个层面对许渊冲和汪
<正>探究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一种有效方法,也是当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的重要途径。课堂中利用小组探究合作学习可以提高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习、交往、
<正>知识可视化是指一切能用于构建与传达比较复杂知识的一种图解手段,知识可视化除了可以传递显性知识,还能传递一些经验、思维、价值观、期望等隐性的知识。知识可视化可帮
本文重点论述政府如何保证技术得以持续地提高、创新与发展的问题。首先明确技术创新市场失灵的具体表现和原因;其次说明政府可通过市场体系自身的间接修正来促进技术创新;再次
目的:口服核苷(酸)类似物(nucleot(s)ide analogs, NAs)是目前持久抑制乙型肝炎病毒(HBV)复制的主要药物,NAs治疗后乙型肝炎复发的问题越来越引起广泛重视。HBV在体内以准种的形式分
采用“从低到高、从基础到前沿、从接受知识到培养综合能力及创新能力”逐步提高的三阶段教学模式开展了《微生物学》实验教学内容的改革。在实验教学方法和实验教学方式改革
能否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是教学成败的关键。所谓“教学相长”正是这个道理。只要我们能做到深入了解学生,不断教育学生明确锻炼的目的,再加以正确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学生的积
目的探讨银杏叶片联合吡拉西坦片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5月在上海市崇明区中兴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进行治疗的血管性痴呆患者78例,按照随机数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