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小豆-粳米碳水化合物消化特性的研究

来源 :中国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oujhipane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碳水化合物的消化速度直接影响着淀粉类主食的餐后血糖反应,因此可利用碳水化合物的体外模拟消化预测淀粉类主食品的血糖反应。 本研究测定了我国传统的烹调加工方法对豆米类主食品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影响。红小豆及红小豆-粳米混合食物的消化速度远低于精白粳米的消化速度(P<0.01,P<0.05)。高压烹调可分别将红豆和豆米混合食物的淀粉消化指数(SDI)提高136.43%和31.41%,特别是在消化进程的早期可显著提高水解率(P<0.01)。红小豆在常压烹调前碾磨可提高SDI值3倍以上,高压烹调前碾磨可提高SDI值63.72%;但是红小豆碾磨后与粳米混合膳食在常压和高压烹调下的SDI反而比整豆-粳米膳食的SDI下降了1.50%和19.28%。 测定了豆米混合膳食中豆皮和子叶两部分对粳米碳水化合物消化速度的影响,证实其可分别降低粳米中淀粉消化指数3.93%和32.21%。探讨了豆类中热稳定性较强的两种抗营养成分(单宁和植酸)对体外模拟消化使用的三种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发现红豆单宁、单宁酸和植酸对主要的碳水化合物消化酶活性均有影响,除单宁酸对转化酶活性的抑制呈下降趋势外,单宁酸、红小豆单宁和植酸对酶的抑制作用随着浓度增加呈上升趋势。单宁酸和红豆单宁在50μg时对胰酶中α-淀粉酶活性抑制率为60.53%和18.12%;1.0mg的单宁酸和红豆单宁分别降低淀粉葡萄糖苷酶活性30.76%和23.37%;植酸含量为1.0mg时对胰酶中α-淀粉酶和转化酶活性抑制率分别为52.34%和92.02%;对淀粉葡萄糖苷酶活性的抑制在100μg时即可达86.93%。 最后用前述的粳米粥、豆米混合食物和红小豆汤按等能量(300kcal)进行了人体饱腹感实验,并与我国居民饮食中常见的白馒头(300kcal)的餐后饱腹感实验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在志愿者正常进食的状况下(本次试验中的男志愿者),餐后饱腹感反应为红小豆-粳米膳食>红小豆汤>粳米粥>馒头。两种豆类食物摄入后4h时的饱腹感效果明显高于馒头和粳米(p<0.05)。以白馒头的饱腹感指数为100计,男志愿者摄入豆米混合食物、红小豆汤和粳米后的饱腹感指数分别为168.80、159.54和135.57。对结果进行因素分析表明,在摄入同样含300kcal热量的4种食物后,食物体积是影响女志愿者餐后饱腹感的最重要因素,而影响男志愿者餐后饱腹感的因素是食物成分,其次食物体积也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总体而言,豆类与谷类混合进食有利于提高饱腹感。
其他文献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以及生产生活方式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意识到原有应试教育理念的弊端,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产生消极阻碍作用,因而,必须加快素质教育进
近年来,翻转课堂得教学模式被各科教学利用推广,缘于其主要倡导部分知识课前或者课后学,课堂上更强调知识内化.英美文学教学内容多,在现有的课程设置中,课堂学习远远无法满足
本文从教学经验和成果出发,就中职美工课程的各个阶段教学内容,阐述了笔者的观点与体会:在新课程改革下,不再是以传统教材为核心,而是秉着“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宗旨,结合现代
卵叶娃儿藤是我国传统的有毒药用植物,在我国医学中很早就已经临床使用,现代医学研究发现,卵叶娃儿藤中的生物碱成分具有抗肿瘤作用,因此对其生物碱类化合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为卵叶娃儿藤的药理活性,药效试验研究及天然保健和治疗药物的开发提供理论与物质基础。现将主要研究结果概述如下;1.应用现代食品分析技术,对卵叶娃儿藤的基本理化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为(g/100g,干重);水分含量为9.44;灰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