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了解胰腺癌住院患者的生存现状,分析胰腺癌患者的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收集河南省肿瘤医院2011年11月-2013年2月期间收治的所有胰腺癌住院患者的个人基本信息、诊断信息与治疗信息,并对记录病例进行连续随访。应用Epidata3.1建立数据库,双人双机录入数据。将患者首次治疗时间作为零点时间,最终随访日期截止于2014年2月28日。采用SAS9.1软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应用乘积极限法计算生存率,组间生存曲线比较分别运用log-rank法和Wilcoxon法进行统计学检验,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做预后因素分析。结果:1、病例收集期间,105例胰腺癌住院治疗患者被纳入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49例(46.67%),女性56例(53.33%);年龄位于38-83岁之间,平均年龄59.3±9.2岁。随访截止时无失访病例,随访率100%,其中截尾数据19例(18.10%),完全数据86例(81.90%)。2、生存分析结果:105例胰腺癌患者1年生存率为44.17%(95%CI:34.5%-53.4%),2年生存率为11.32%(95%CI:12.26%-28.8%),中位生存期290天(95%CI:233-423)。log-rank检验显示:性别(P=0.05)、教育程度(P=0.002)的差异影响胰腺癌患者生存率;不同经济状况对胰腺癌生存率影响不大(P=0.118)。CA19-9≤37u/ml的患者的1年、2年生存率分别为61.5%、39.6%,高于CA19-9>37u/ml患者的38.4%、1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6);CEA≤5ng/ml的患者的生存率均高于CEA>5ng/ml的患者(P=0.02)。Wilcoxon检验显示:TNM分期(P=0.002)、治疗方法(P=0.0005)影响胰腺癌患者的生存率。3、预后因素分析:单因素分析显示学历、胆囊炎、腹痛、肿瘤标志物CA19-9、CEA、TNM分期、治疗方法是胰腺癌的预后的影响因素(P<0.05)。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胆囊炎、腹痛、肿瘤标志物CA19-9、CEA与胰腺癌的预后未发现显著差异;TNM分期与胰腺癌预后显著相关,分期越晚,胰腺癌的预后越差,HR值为1.872(95%CI:1.180-2.970,P=0.0078);单纯手术组和单纯辅助治疗组的患者的预后明显差于手术+辅助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发现性别、黄疸、消瘦、腰背痛、发热等因素与胰腺癌预后相关(P>0.05)。调整了可能的混杂因素后的多因素结果显示:肿瘤标志物CA19-9、TNM分期、治疗方法是影响胰腺癌预后的相关因素。其中TNM分期与胰腺癌预后的关系是1.378(95%CI:1.089-1.745,P=0.0076),治疗方法与胰腺癌的预后关系密切(P=0.0013),肿瘤标志物CA19-9的水平越高,胰腺癌的预后越差(P=0.0292)。结论:胰腺癌患者生存期短、预后差。TNM分期、治疗方法、肿瘤标志物CA19-9是胰腺癌预后的重要影响因素。提示进行胰腺癌的早期诊断,予以积极治疗对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生存时间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