阜新矿区冲击地压及其注水防治研究

被引量 : 48次 | 上传用户:stone888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煤层注水预防冲击地压成本低、操作简单、适应性强,一直是预防冲击地压的首选措施,但过去缺乏相应的研究,以至迄今仍停留在试验水平上。因而本文以阜新矿区高瓦斯含量、孔隙压力高的冲击地压预防为背景,对煤层注水预防冲击地压进行了研究。本文主要内容如下: 1、通过实验研究煤浸水时间与含水率的关系,含水率对煤物理力学性质破坏特性的影响,确定了煤层不致发生失稳破坏的临界含水率,从而得到了注水防治冲击地压,水充满注水区域所需要的浸水时间,同时根据物理化学理论,阐述了注水预防冲击地压是由于煤为水湿润后,通过煤水的表面作用,水为煤所湿润时,水分子挤入了煤分子之间,增大了煤分子距离,减少了分子之间的范得华力,因而改变了煤的物理力学性质及破坏特性。 2、煤层注水实际上是水由钻孔进入煤层,由钻孔附近向周围煤层推进驱气,水占领水驱气后的区域的过程,进行水驱替的研究后,建立了水驱气的数学模型,改变了过去将注水过程中水在煤层中流动,视为对煤层中原有的水流动进行的渗流场的分析。 3、将水、气视为不可压缩流体,分别对适用于厚煤层平行径向流的活塞式水驱气问题及适用于薄煤层的平面流活塞式水驱气问题求解,以及将气体作为可压缩性流体,水仍视为不可压缩性流体,对于平面径向流的水驱气问题求解,从而得到了水气界面位置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式。可以确定不同水驱气过程中,水流至煤层指定位置,即将需要注水区域注满水所需要的时间。或在指定时间内能够注满煤层区域的范围,以便确定提前注水时间和注水孔的布置方案。通过比较,得出了将气假设为不可压缩流体后,误差可满足工程要求。 4、煤层不是单纯孔隙介质,而是典型的双重介质中的双孔介质。为了深入在理论上研究煤层注水驱气过程中流体的流动,按照煤层系双孔介质的实际,进行煤层注水时,建立了水在煤层中由钻孔向四周平面径向流动微分方程组,首先讨论了无吸渗作用,即水不湿润煤层的双孔介质平面径向流,在此条件下,因煤层孔隙喉径太小,水分子团不能进入,隙间无流体流动,仍为单一裂隙渗流,其水气驱替与单纯孔隙水气驱替相近,渗流为稳定流时情况也与此相同。然后讨论了有吸渗作用,煤层注水首先进入裂隙系统驱气,并将基质块孔隙空间包围,当水为湿润流体时,由于吸渗作用,水分子将沿基质块孔隙壁进入孔隙空间,将其中的气体挤出孔隙进入裂隙,因而在水驱气后,区域将成为具有不同饱和度的水气两相流,再补充吸渗方程,从而建立了有吸渗作用的平面径向流水、气驱替的数学模型,采用特征线法则可求解得到饱和度为零的水气两相流位置与时间的关系,同样可得到任意时刻水驱气时前锋达到的位置。 5、对现己有盛行的冲击地压发生理论进行了论述,由于建立在煤岩破坏机理上的失稳理论(该理论具有广泛的物理基础)更为符合实际。并说明了以上研究结果在阜新矿区五龙矿预防冲击地压中的应用。
其他文献
在实际生产中,离心式压缩机的振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从离心式压缩机的结构特点和基本原理入手,详细论述了离心式压缩机的各主要部件的作用、运行原理和研制过程,论
法治时代的到来,新的法律法规层出不穷的涌现,对我们的传统文化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而同时,在新时期的法律的冲击下,传统文化也对法律提出了新的要求。
土水资源的数量与质量与人类社会的生存和发展密切相关,受到世界各国普遍关注。近年来迅速发展的遥感、地理信息系统和全球定位系统等高新技术为土水资源研究提供了强有力的技
如何在国家税法的框架下,优化铁路企业内部税务管理流程,健全税务管理机制,完善税务管理体系,实现企业经济利润最大化目标成为铁路企业财务部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因此,本
自从中国实行改革开放政策以来,当代中国大众文化的发展已成为引人注目的社会现象。随着社会的转型,当代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领域已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当代中国大众文化在
自独立以来,新加坡在短短的几十年里,“如凤凰从灰烬中再生一样”崛起,经济飞速发展,一跃而成亚洲“四小龙”之一。不但新加坡的经济得到高速发展,人民物质生活达到相当高的水平,而
本论文目的在于研究陈皮药材中的抗肿瘤的化学成分及主要活性成分的含量测定。采用硅胶层析技术和大孔树脂吸附技术分离陈皮提取物,运用1HNMR,13CNMR. FAB-MS等光谱技术和化学
弗吉尼亚·伍尔夫是二十世纪初英国乃至世界最重要的意识流小说家之一,她因独特的创新意识而闻名,这种意识反映在她的生活与工作的方方面面。而从创作角度看,纵观她的意识流小说
银行业是整个国民经济中至关重要的部门,其经营绩效的高低不但直接关系到银行体系本身的健康运作和发展,而且还对国家整个宏观经济的运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但我国存在着
本文运用了模糊认识的基本原理,即模糊集合论、模糊关系以及模糊逻辑学阐述美术这个概念,指出美术的概念是一个变化的过程。美术的模糊性来自于美术的内涵与它的外延。美术的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