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考察新疆树莓不同萃取部位对蛋白酪氨酸磷酸酶1B(PTP1B)的抑制作用及抗氧化活性,探寻具有抗氧化及PTPIB抑制活性的有效部位。研究树莓叶片在一年不同时期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变化,探讨其变化规律及抗氧化活性。考察不同因素对树莓茎黄酮提取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确定树莓茎黄酮的最佳提取工艺。利用精确地分子量测定及特征碎片分析鉴定了16个黄酮类化合物,包括4个槲皮素类黄酮,2个木犀草素类黄酮,8个山奈酚类黄酮和2个异鼠李素类黄酮。方法:采用乙醇提取、分步萃取的方法制备树莓极性部位。测定各极性部位总黄酮,果实提取物经AB-8大孔树脂纯化后得到了花青素部位;利用ABTS法、DPPH法及PTP1B抑制活性实验比较了不同部位的相关活性。测定了不同时期的树莓叶乙醇提取物总黄酮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确定了不同溶剂、乙醇浓度、温度、时间、料液比、粒径等因素对树莓茎黄酮得率和抗氧化活性的影响。得到了树莓茎的最佳提取条件。运用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飞行时间的串联质谱法鉴定了树莓叶的黄酮类化合物。结果:经AB-8大孔树脂纯化后,树莓果实花青素含量由12.72±0.14 mg?g-1提高到238.13±1.18mg?g-1,其抗氧化活性和PTP1B抑制活性也显著升高。树莓叶乙酸乙酯部位总黄酮含量最高,为456.86±0.70mg?g-1;树莓乙酸乙酯部位抗氧化活性最高,清除ABTS和DPPH能力分别为3.22±0.02和2.95±0.01 Trolox当量(mmol Trolox?g-1);树莓果实花青素部位对PTP1B的抑制率最高,IC50为0.22±0.04μg?mL-1。树莓叶片中总黄酮、总多酚的含量在一年中总体呈上升趋势。其中,树莓叶在5月份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均最小,分别为2.116 mg/g和38.279 mg/g,在10月份总黄酮、总多酚含量均最高,分别为2.934 mg/g和53.491 mg/g。样品总黄酮含量、总多酚含量、DPPH清除率三者之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确定了树莓茎的最佳提取工艺:70℃、45min、80%乙醇、1:40料液比。研究树莓茎黄酮纯化条件,发现AB-8大孔树脂纯化之后的效果最好,纯化之后黄酮含量显著提高。鉴定的16种树莓叶黄酮类化合物中,3和4,6和7,15和16是具有不同苷元和不同糖基的异构体;化合物8,9和10是具有相同苷元和糖基但取代基位置不同的异构体;化合物11和12是苷元相同糖基不同的异构体;化合物2,8,9,10具有相同的葡萄糖醛酸取代基。结论:树莓不同萃取部位均具有良好的抗氧化活性和PTP1B抑制作用,树莓叶正丁醇部位为主要的抗氧化活性的有效部位,树莓果实花青素部位为PTP1B抑制活性的有效部位。确定了树莓叶片最适采摘时间为10月份,此时的树莓叶中总黄酮、总多酚含量最高,并且其抗氧化活性最高。树莓茎具有较高的黄酮含量和抗氧化活性,是潜在的天然抗氧化剂资源。将树莓叶中分离得到的活性成分进行鉴定发现,它们当中的大部分都是首次从树莓叶中分离得到,这些化合物的发现对树莓叶植物药的研发很有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