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全新世以来气候变化复杂,伴随着几次较大的气候波动,但不同地区对气候变化的响应也不一样。山东位于我国现代季风的中部,地处海陆交接过渡地带,是东亚季风常年的活动场所,本地区湖泊沉积物研究甚少,不利于恢复山东古气候的变化。因此,本文通过对山东唐王剖面沉积物粒度特征的分析,并结合磁化率、色度、碳酸盐数据综合分析此区域古气候的演变。通过对山东唐王剖面粒度参数、粒度特征、磁化率、色度等数据并结合14C测年进行详细研究,结果显示,整个剖面的沉积物粒度组成以粉砂和粘土为主,粉砂含量为73.35%,粘土含量24.38%,砂的含量最少为2.27%,颗粒整体偏细。在5580 cal.a BP~4620 cal.a BP阶段,粘土变化幅度不大,沉积物主要为偏细的粉砂,粘土的含量偏少,频率曲线呈现单峰态,磁化率值较低。另外,色度值中L*值有一个增加的趋势,指示在中全新世的晚期温度降低,湖面开始下降,氧化作用增强,导致a*值和b*值都升高。气候偏干冷;4620 cal.a BP~4045 cal.a BP阶段,粘土变化幅度较大,颗粒主要还是以粉砂为主,在此阶段粘土和砂的含量都增加,频率曲线表现为单峰态。该时期的色度L*值在整个时期内最低,说明碳酸盐含量低,也指示气候暖湿。a*值也偏低,表示湿度较高。此外,较低的b*值也指示湖面较高,湖泊处于还原环境状态。因此,在本阶段气候暖湿;4045 cal.a BP~2830 cal.a BP沉积物颗粒最细,粘土和砂的含量增大,粘土达到整个剖面最大含量,磁化率值也增大,色度中a*和b*值都较低,a*值的大幅度降低反映赤铁矿含量降低,说明气候湿度较大,b*值较低说明湖泊处于高度还原环境下,湖水面较高。螺化石的大量出现以及局部可见的深黑色泥炭碎屑,说明在此阶段,洼地积水转变成沼泽,气候温暖湿润;2830cal.a BP~960 cal.a BP阶段,沉积物粒径变化较大,标准差、偏度和峰态以及色度、磁化率值、碳酸盐含量变化幅度都较大,粘土的含量逐渐减少,气候波动变化较大,冷干和暖湿气候交替;960 cal.a BP至今,粒径偏粗,分选较差,偏度和峰态有所增大。较高的L*值指示碳酸盐的含量较少,气温偏低,较高的a*值和b*值,表明湖泊中赤铁矿含量较高,湖水较浅,气候偏干冷。因此,本区5580 cal.a BP年来气候环境总体上经历了冷干-暖湿-暖湿干凉交替-冷干的变化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