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需要满足情况与教学改革积极性的关系研究——以武汉市D区为例

来源 :华中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enfeixue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是学校教学的主体,教师工作积极性直接关系到学校、学生的发展,近年来关于提高教师积极性的文章也越来越多。本研究从教师需要入手,通过分析教师需要满足状况、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二者间的相关性,为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提供依据。  本研究依据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的5个方面,将教师需要分为生理、安全、归属和爱、尊重、自我实现5个方面。教学改革积极性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情景的变化和新的教学要求,主动反思自己的教学、更新教学理念、运用新方法提高教学质量的倾向性。  通过查看以往的有关研究资料,笔者了解了教师需要和教学改革积极性的相关研究现状。本研究主要通过问卷调查法、访谈法来探讨武汉市D区教师需要满足和教学改革积极性的现状以及是否存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并对二者的关系进行探索,了解他们的作用机制。针对调查结果,通过得分差异的比较和相关访谈内容来分析背后的原因,得出如下结论:  1.D区教师需要满足情况和教师教学积极性整体处于中等水平。教师群体的差异对教师需要满足情况和教学改革积极性存在一定影响。  2.在各项人口特征值中,教师的需要满足情况和教学改革积极性在性别上没有显著差异,差异性主要体现在职称、年龄和是否担任行政职务等7个特征值上。因此,在教师教学积极性激励中要充分考虑这些因素的影响,使激励措施和激励机制具有针对性。  3.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与生理需要满足情况无显著相关,但与教师需要的其他几个维度都有显著相关,呈现正相关。  4.自我实现需要、尊重需要及归属需要的满足情况能预测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46.6%的变异量,在激励教师的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几项需要的满足。  研究最后对提高教师教学改革积极性的相关措施作了思考,针对教师需要的普遍性和差异性提出了不同的建议。
其他文献
孔子是中国春秋时期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他三十而立,创办私学,一生致力于教育事业,积累了丰富的教育经验,逐步形成了自己的教育心理思想,被称为世界上最
众所周知,语文教学的目的在于通过字、词、句、篇的教学,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特别是在培养小学生的自学能力方面有很大的帮助。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具体谈谈五步骤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