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存款准备金、再贴现、公开市场业务被称为货币政策的“三大法宝”,其中,存款准备金政策因为具有货币乘数效应会给国家金融和经济带来较大的影响,因此往往成为中央银行慎用的货币政策工具。但是我国却频繁使用这一被称为“巨斧”或“猛药”的货币政策工具。从2010年1月到现在,我国已连续九次上调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目前我国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高达20%,创历史新高,这种频繁的调节在世界各国的历史上是极为罕见的。作为货币政策工具的法定存款准备金率,是通过调整存款类金融机构上缴中央银行的存款准备金数量来影响其信用创造能力,进而通过货币乘数作用调控全社会的货币供应状况,并通过货币供求关系变化影响市场利率,最终影响国家投资、消费支出等经济活动的,因此近年来我国频繁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的原因和效果已经成为了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学术界对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目前存在不少争论。本文在借鉴国内外学者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相关研究成果基础上,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分析相结合,理论分析和应用分析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对存款准备金政策的宏观经济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本文从存款准备金政策调控商业银行信贷规模的角度出发,从四个方面对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进行了探讨:1、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平衡式出发,从理论上探讨影响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效果的主要因素。2、研究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在我国的运用情况并分析调整原因,然后对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执行效果进行分析,探讨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所取得的成效、局限性及局限性的原因,并分析对比国有商业银行与股份制银行对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执行效果。3、对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有效性进行实证分析,从商业银行资金来源与运用平衡式出发,建立商业银行贷款规模模型,运用计量经济学原理和Eviews软件分析相关数据,以明确我国商业银行信贷规模、存款准备金规模和存款规模之间的关系,由此说明我国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及制约因素。4、提出了完善我国存款准备金制度、促进我国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的政策建议。研究结果表明:我国的存款准备金政策是有效的,在我国存款准备金规模与贷款规模之间确实存在反向变化关系,并且存款准备金率下调所产生的信贷扩张效应要比存款准备金率上调所产生的信贷收缩效应显著。我国法定存款准备金政策的有效性主要受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率、存款规模变化情况及其他资金来源结构三个因素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