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7年对云南虫草属(Cordyceps)野生资源调查,在兰坪县营盘镇采集到一种虫草的新鲜材料,经形态鉴定,确定为一虫草新种,命名为兰坪虫草(CordycepslanpingensisHongYuetZi-hongChensp.nov.)。通过分离菌核组织,得到8株形态一致的纯菌株,鉴定为被毛孢属的一新种,命名为兰坪被毛孢(HirsutellalanpingensisHongYuetZi-hongChensp.nov.)。本论文以兰坪虫草和兰坪被毛孢菌株Clan-7为实验材料,主要进行兰坪虫草生活史研究,并分析了其主要功效成分的含量。
为了解兰坪被毛孢菌株Clan-7的生长特性,本研究采用单因子实验,以其菌丝体在平皿培养基上的生长快慢为指标,筛选出其菌丝体生长的最适碳源为麦芽糖,最适氮源为黄豆粉,最适生长温度为20℃,最适生长pH值为6~6.5。
以其子实体产量为指标,采用正交实验筛选固体培养Clan-7菌株培养基配方,得出诱导其子实体的最佳培养基配方为CLM-2(黄豆粉0.6%,麦芽糖3%,鲜蚕蛹20%,石膏粉0.05%,KH2PO40.05%,MgSO40.1%,Vb10.002%,Vb60.004%,烟酸0.004%)。调整培养过程中温度、光照等条件,得出适宜兰坪被毛孢长出子实体的最佳培养工艺:在CIM-2培养基上接种Clan-7,20℃遮光培养10天,转入16℃培养,每天散射光照射7hr,低温弱光刺激20天左右,转入22℃培养,增加光照时间(12hr),约30天左右,人工培养兰坪虫草子实体成熟,终止培养。
以黄粉虫TemmibriomolitorLinne.、云南蝠蛾HepialusFunnanensisYang,LietShen、人支蝠蛾HepialusrenzhiensisYang为代寄主,采用不同感染方式(涂布法、注射法、饲喂法),用兰坪被毛孢Clan-7感染昆虫,初步确定采用饲喂法感染黄粉虫幼虫效果稍好,感染率达到43%。云南蝠蛾、人支蝠蛾在实验室饲养过程中,其自身携带杂菌致使幼虫死亡率太高,而兰坪被毛孢生长缓慢,在其感染昆虫过程中,与杂菌的营养竞争处于劣势,导致感染率较低。
通过野外调查、实验室人工培养观察和查阅相关资料,推测兰坪虫草生活史为:成熟子实体通过孢子弹射,释放出有性子囊孢子,子囊孢子在适宜环境中(如侵染入蝠蛾幼虫体内)进行质配(或子囊孢子直接萌发形成单核菌丝体,由菌丝融合,发生质配),形成双核菌丝体,充分吸收营养物质,不断生长,形成菌核,萌发产生子实体原基,并以向光性、背地性生长,钻出土壤表层,经过适宜的光照、温度、湿度、辐射等环境因子刺激,进行核配,形成二倍体产孢母细胞,并迅速进行减数分裂,产生2个单核的初生子囊孢子,由初生子囊孢子通过2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子囊孢子,再通过孢子弹射,脱离子实体进入新的环境中开始新一轮的循环。
以冬虫夏草的化学成分为对比,采用硫酸-苯酚法测定虫草多糖,HPLC法测定虫草素和虫草腺苷,结果野生兰坪虫草的虫草多糖、虫草素、虫草腺苷均低于野生冬虫夏草。兰坪被毛孢经过培养条件优化,虫草多糖和虫草素均比野生兰坪虫草有所提高,尤其是虫草多糖高于野生冬虫夏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