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后失眠临床特点,为临床诊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选取2015年2月至2016年12月在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东院区神经内科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和与之年龄、性别匹配的无脑卒中病史的受试者,共收集40例脑梗死急性期的患者做为病例组,30例无脑梗死者作为对照组,应用多导睡眠监测仪对两组的睡眠进行监测,同时应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对两组进行评分,通过计算机得出总睡眠时间、入睡潜伏期、睡眠效率、入睡后清醒时间等参数。应用SPSS 21.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卡方检验、秩和检验等。结果:1病例组多导睡眠监测显示总的睡眠时间减少[(263.55±15.11)min vs.(349.42±12.57)min]、入睡潜伏期延长[(54.36±3.00)min vs.(27.80±7.81)min]、入睡后清醒时间延长[(180.37±14.90)min vs.(132.08±13.62)min]。患者的睡眠结构发生紊乱,非快速动眼睡眠期的N1期较对照组延长[(24.00±3.40)min vs.(15.28±2.30)min],非快速动眼睡眠期的N2期睡眠较对照组缩短[(55.04±3.59)min vs.(66.76±2.97)min],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中的非快速动眼睡眠期的N3期和快速动眼睡眠期睡眠时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2病例组失眠率为92.7%,远高于对照组。3病例组中入睡困难者占65%,入睡后清醒时间延长者占50%,总睡眠时间缩短者占87.5%。4病例组当中发生失眠的有女性17例,男性19例,性别之间仅在REM期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5 50岁以下,50-59岁,60-69岁及70岁以上各年龄段之间的总睡眠时间、睡眠效率、入睡后清醒时间、入睡潜伏期及睡眠结构之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6病例组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评分高于对照组[(7±3)分vs.(5.5±3.25)分],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1轻中度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失眠发生率非常高。2主要表现为睡眠结构发生发生紊乱。3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失眠患者常常伴发抑郁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