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壤活性有机质是土壤有机质的活性组分,在土壤中移动比较快、易分解,其周转时间明显快于土壤总有机质,且易于被土壤微生物吸收利用,是评价土壤质量的重要指标。本文以农业部望城县红壤水稻土生态环境重点野外科学观测试验站的稻—稻—冬闲连作长期肥料定位试验为平台,研究了土壤活性有机质与土壤质量的相关性,为土壤质量评价和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理论依据。获得的主要结论如下:1、施用化肥能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各活性有机质的含量,各施化肥处理的差异不显著,化肥配施有机肥能显著提高土壤中有机质含量和各活性有机质的含量。土壤各活性有机质含量随时间的推移而增加。各活性有机质组分之间及其与土壤有机质的相关性显著。无机、有机肥料配合施用是一项重要的保肥和培肥措施。2、长期施肥能改善土壤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提高土壤酶活性。单施化肥的效果不如化肥与猪粪或秸秆配施的效果显著。这说明长期配施有机肥对改善土壤质量有重要作用。3、土壤各活性有机质组分中易氧化有机质、微生物生物量碳与土壤质量各指标相关性最为密切,说明它们与土壤酶活性密切相关,能显著改善土壤结构,提高土壤质量。本研究采用活性有机质指标能更准确、更实际的反映土壤肥力和土壤理化性质的变化。土壤活性有机质可用作评价土壤质量的指标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