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1979年以来,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对外贸易呈现快速增长态势,中美双边贸易也蓬勃开展,但两国间贸易摩擦数量日益增多,涉案金额愈发增大,形式也趋于多变。本文首先进行文献综述,从贸易保护思想、宏微观经济理论以及政治经济学理论剖析贸易摩擦成因,发现市场失灵、短期价格刚性以及贸易收支失衡等经济因素和选民利益分散、利益集团游说、占优政策倾向等政治因素均会促使政府实施贸易保护。反倾销和反补贴的影响因素涉及经济和政治层面,且两者的社会效应在学术界有分歧,新古典学派指出反倾销造成社会整体收益下降,而策略学派指出其能保护国内进口竞争行业,另外,反补贴能否显著减少不合理的出口补贴也无定论。其次探讨在不同总统任期,中美贸易沿革趋势。中美政治关系的亲疏以及经济政策的变动均会直接影响贸易摩擦发生的频率,且中美贸易摩擦趋于白炽化,美国贸易保护措施具有歧视和进攻性,并逐渐扩展到制度层面。再次结合中美双方各自的原因,运用数据论证了频繁的贸易摩擦调查对双方贸易均有负面作用。另外,中美制造业进出口贸易数据显示美国未按照经典贸易理论大量出口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品,结合戈莫里——鲍莫尔模型和现实数据发现中美实际处在贸易互利区间,进一步引起对中美贸易摩擦不合理性的讨论。实证研究表明两国GDP增长率、美国失业率和汇率对反倾销案件具有显著影响,而总统任期内党派的切换与WTO制度因素影响不显著。最后结合钢铁行业案例探究美国对华“双反”原因。钢铁行业遵循产品生命周期理论已经进入衰退期,而我国钢铁行业产能过剩导致竞相压价。接着通过油井管“双反”案件,运用数据横纵向动态对比进一步验证贸易调查效应、贸易抑制效应以及贸易转移效应的存在。结尾针对传统贸易摩擦和尚未出现的新型贸易摩擦碳关税提出一系列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