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乙肝病毒的持续感染是乙型肝炎慢性化的主要原因,并促使乙型肝炎发展成为肝硬化和肝细胞癌。因此进行抗病毒治疗,最大限度的长期抑制或消除乙型肝炎病毒,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及其所导致的肝纤维化,对于减少肝硬化、原发性肝癌及其并发症的发生,非常重要。干扰素、核苷类药物抗乙肝病毒治疗的疗效有限,而且其疗效的发挥在很大程度上还要依赖患者自身的免疫状态,因此患者自身的免疫状态在抗病毒治疗中处于十分重要的地位。但有关这方面的研究还很缺乏。由于社会的歧视、经济的压力、身体的不适,绝大多数乙肝患者承受着来自身、心方面的巨大压力,严重影响着患者自身的免疫状态,这对抗病毒治疗非常不利。现已有报道,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提高肿瘤患者的免疫功能,但心理干预治疗是否可以提高慢乙肝患者免疫功能,国内尚无有关研究,需进行探索。目的:探讨心理干预治疗后患者心境是否有改善,继而能否提高慢乙肝患者细胞免疫功能,患者体内CD8+T淋巴细胞、NK细胞数量是否有增加、活性是否增强、血清干扰素α浓度是否增加等。方法:济南市传染病医院2007年至2008年住院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共62人,心理干预组患者32人,对照组患者30人。对治疗组患者定期进行心理干预,每周3次,指导患者正确的思维方法、行为方法、心理状态,疗程8周,同时采用保肝治疗及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对照组患者仅采用保肝治疗及核苷类药物抗病毒治疗。用BFS心境量表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心境状态进行评估。采用流式细胞术对所有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CD8+T淋巴细胞、NK细胞百分比及其活化抗原CD69、HLA-DR百分比进行检测;采用ELLISA法检测治疗前后患者体内血清干扰素α浓度;观察患者治疗前后HBV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定量的变化。结果(1)心境量表分析显示:心理干预组患者治疗后活跃性、愉悦性、平静性计分升高,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愤怒性、抑郁性、无活力性计分于治疗后下降,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心理干预治疗前后患者激动性、思量性计分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活跃性、愉悦性、平静性、思量性、激动性、愤怒性、抑郁性、无活力性计分治疗前后差异均不显著(P>0.05)。(2)CD8+T淋巴细胞、NK细胞分析显示:心理干预组患者治疗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NK细胞百分比增加,但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治疗后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NK细胞百分比降低,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相比较,心理干预组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NK细胞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CD8+T淋巴细胞HLA-DR、CD69以及NK细胞HLA-DR分析显示:心理干预组患者治疗后CD8+T淋巴细胞HLA-DR百分比、NK细胞HLA-DR百分比均显著高于治疗前水平(P<0.05);对照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HLA-DR百分比、NK细胞HLA-DR百分比均显著低于治疗前水平(P<0.05);两组患者CD8+T淋巴细胞CD69治疗前后百分比均低下,且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P>0.05)。(4)血清干扰素α浓度分析显示:心理干预组患者治疗后血清干扰素α浓度治疗前后差异不显著(P>0.05);对照组患者血清干扰素α浓度治疗后显著下降(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结果相比较,心理干预组患者血清干扰素α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5)相关性研究发现愉悦性、平静性计分与CD8+T细胞HLA-DR百分比、NK细胞HLA-DR百分比、血清干扰素α浓度均呈正相关;平静性计分与NK细胞百分比呈正相关;愤怒性、抑郁性、无活力性计分与CD8+T细胞HLA-DR百分比呈负相关;抑郁性、无活力性计分与NK细胞百分比呈负相关;愤怒性、抑郁性计分与NK细胞HLA-DR百分比呈负相关。(6)HBV血清学指标及HBV DNA定量显示:心理干预组患者治疗后HBeAg下降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HBV DNA下降的幅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1)心理干预治疗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境状态,提高患者良性情绪(活跃性、愉悦性、平静性);降低患者负性情绪(愤怒性、抑郁性、无活力性)。(2)患者心境改善后CD8+T淋巴细胞及其HLA-DR百分比增加,NK细胞百分比及其HLA-DR百分比增加,血清干扰素α浓度增加,患者细胞免疫功能增强。(3)患者良性情绪(活跃性、愉悦性、平静性)与细胞免疫呈正相关,负性情绪(愤怒性、抑郁性、无活力性)与细胞免疫呈负相关。(4)心理干预组患者治疗后HBeAg下降的幅度显著高于对照组,心理干预治疗可有效协助抗乙肝病毒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