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案件积压、审理期限延迟、审判效率不高、司法腐败等许多问题让民众对司法产生极为不满的态度。为了实现依法治国的目标,在我国法官队伍专业水平不高、在短时期内进行司法体制改革遇到障碍后的情况下,法院只有在现有体制框架内进行内部优化管理和改弦易辙。在这种境况之下,以计算机信息技术为依托,对案件进行科学有序的阶段性程序控制为内容的审判流程管理就成为我国解决案件积压、审理期限延迟、审判效率不高等问题的最佳切入点。从1999年《人民法院五年改革纲要》正式提出案件审理流程管理制度算起,这一制度改革已经走过了15个春秋。15年来各级人民法院在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的建立、改革与发展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探索与创新,为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日益完善,步入科学化、系统化、规范化积累了有益的经验。本文以某一中级人民法院的审判流程管理为角度,从流程管理的每个环节进行入手,通过调研、访问、综合比较的方法,来研究审判流程管理制度运行的现状和效果,以及怎样更好的规范承办法官的诉讼行为和提高办案质量。全文共分为四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阐述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的理论基础。首先介绍了审判流程管理的主要制度,随后引出了审判流程管理的概念、历史沿革、价值和预期目标。分析了流程管理制度存在发展的理论基础;针对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的属性,概括出了主体具有特殊性、客体秩序性、方式动态化的三大特征;其次结合管理隐含的科技信息含量,提炼出三大价值:细化与完善诉讼程序、促进司法效率与质量的提高、便利当事人诉讼;最后对建立流程管理制度所预期的目标进行梳理,即“对案件的审理期限进行监控、减少诉讼迟延和案件积压;便利审判、制约法官诉讼行为;节约诉讼资源、提高司法效率,为民服务。”第二部分:主要以河南省某中院审判流程管理实践为样本对审判流程管理制度进行实证考察分析。首先阐述了该中院设立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的背景,其次介绍了中院对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的认知和实践中管理制度运行样式,最后通过对中院的调研数据进行分析进而了解审判流程管理制度改革的成果。第三部分:主要阐述审判流程管理改革中凸显的问题。主要包括主观方面认识不足,对流程管理制度的认知还不够成熟;信息软件落后,信息及时更新和所需的经费在基层法院存在一定的欠缺;审限规定与实际管理相冲突制度,法律规定的审限与实践运行和系统设置的机械化相矛盾,审判管理者要求复合型人才的标准达不到;立法不完善,至今还未有统一的立法对审判流程管理制度进行规范;功能不健全,一些其他功能和价值定位还缺少等问题。第四部分:完善我国审判流程管理制度的建议。本部分针对审判流程管理运行的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别对如何转变观念,加强主体认识;及时更新流程管理系统;保障审判流程管理与审限的契合等问题提出一些建议;并对完善立法和加强案件审判质量管理提出一些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