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十年代(文革后期)民间思潮与鲁迅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gi999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66年“文化大革命”的爆发,给中华大地带来了一场前所未有的浩劫,思想禁锢、文化贫瘠成为了那个时代的代名词。虽然政治社会环境恶劣,但并没有阻挡住青年学生追求知识、真理的脚步。文革后期的特殊历史环境更是让越来越多的知识青年对现实产生怀疑。在这一过程中,鲁迅作为一个重要的精神资源,给予了知识青年在黑暗中寻找光明的精神动力。鲁迅可以说是第一个将中国社会看透的人,他对中国社会的深度思考让知识青年找到了心灵的寄托点,他们开始沉静,开始反思文革、思考着中国社会未来的出路。跟随着鲁迅思考的脚步,知识青年也因此越来越接近真实的鲁迅,从个体心灵出发直接走进了鲁迅。知识青年的独立思考渐渐形成了以“民间思想村落”为中心的民间思潮,正是文革后期民间思潮的涌动才带来八十年代官方思想的大解放,民间思想者的存在填补了中国思想史上因文革政治灾难带来的思想空白,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意义。本文走进文革后期特殊的历史环境中,以民间思潮为研究对象,深入挖掘鲁迅对民间思想者的影响作用,可以说鲁迅成为了文革中知识青年的一个精神砥柱。
其他文献
项安世(1129—1208),字平甫,号平庵,宋孝宗淳熙二年(1175)进士。他生性豪爽,有气节,在朝直言敢谏,心系家国。他受知于吕祖谦,以荐登朱熹、张栻之门。他诗作甚丰,其诗集《平庵
目的研究脑梗死急性期焦虑抑郁共病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将符合研究标准的急性期脑梗死病例分为焦虑抑郁共病(PSCAD)组84例和对照组121例。比较两组患者吸烟、饮酒、文化程度
钟惺(1574—1625),是晚明竟陵派的主要代表人物。20世纪以来对他的研究逐渐深入,关于其生平、诗歌创作等方面均有大量的研究成果涌现,相对于此,其散文创作却是被忽视的。本文
在藏族文学发展过程中嵌字诗历经岁月的检验与磨合后出现于藏族文学中,其创作形式也出现了多样化,在无数藏族文学作品中嵌字诗作品占有相当客观的数量,它也是藏族文学中形式
林语堂的文学作品具有过渡性的特点,即由人类本位的文学向生态文学过渡。除了对五四时期“民主”“科学”认可之外,同时具有超越性,即对科学、人本主义、阶级斗争、人与自然
1从脾虚肝实论治溃疡性结肠炎有湿热壅滞、肝郁气滞、脾胃虚弱、脾肾阳虚等不同证型,究其病理变化,离不开脾虚和肝实.脾虚则湿聚,肠道气机失畅;脾虚还可及肾,出现脾肾俱虚证
提起寒窑,人们就会想到苦守寒窑十八载的王宝钏,想到王宝钏与薛平贵的爱情故事,而这一故事主要是通过戏曲这一艺术形式进行传播。在此之前,最早将窑与戏结合在一起的是吕蒙正
在班级中制定学生一致同意的规则,不仅有利于教师管理班级,还可以营造一个和谐有序的班级环境,保障各项事务宜有条不紊地进行。但若过分强调遵循规则,又可能会挫伤学生的积极性,扼
<正>小课题研究目的是为了解决教育教学中的实际问题,它有别于学术专家的大型课题研究,因而属于微观层次的小型研究。由于研究选题直接决定了研究方向、层次和规模,因此,基于
1∶250 000数据库变量更新是为保持1∶250 000地形数据库的现势性,从而实现1∶250 000数据和1∶50 000数据的协调一致。本文结合笔者的生产实践经验,对在生产作业和检查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