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将数据分析观念列为十大核心概念之一,其内涵和评价框架的研究都具有理论价值.与此同时,江苏省于2013年秋季启用了新苏科版的数学教材,那么在初中阶段经过了第一轮新教材的使用后,学生究竟达到怎样的数据分析观念水平?在该领域使用信息技术的情况是否达到课程标准的期待?探讨这些问题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研究通过梳理文献探究数据分析观念的内涵,确立了三个维度:应用数据的意识、应用数据分析方法的意识和对随机性的认识,改进现有的评价框架,将每个维度划分为3个水平.受研究时间和教材安排的限制,本研究仅选取了苏州市振华中学的九年级学生作为研究对象,主要采用定性为主、定量为辅的混合研究法,具体包括问卷调查与访谈,之后再对该校的数学教师进行访谈.通过调查得到以下结论:(1)九年级学生基本具备数据分析观念,在三个维度的表现并不均衡.学生在面对现实问题时缺乏应用数据的意识,很少在解题后思考同一数据所采用的不同分析方法间的联系或优劣,部分学生不清楚概率和频率的实质区别,对随机性的认识不够理想.(2)学生仅了解较少的信息技术处理数据的手段,而且很少有机会操作运用.信息技术课和数学课在该领域内的安排不够协调,造成了教育资源利用效率不高.(3)新苏科版的数学教材对统计与概率集中式的编排基本得到了教师的认可.针对上述情况,本研究建议:在统计与概率的练习时应当少些常规多些现实背景的问题,让计算器重新走进中考,协调信息技术和统计与概率的设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