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运用治理理论来分析北欧国家福利模式的发展过程与改革前景。这一模式具备治理框架中多中心的参与主体、作为公共产品包含的多元利益、多场域下的协商机制等特征,这些为未来北欧国家福利模式的进一步转型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探索视角。作为西方资本主义福利国家的典型代表,“北欧模式”福利制度的建立、发展、成熟有其深刻的历史背景,北欧各国的政治、经济和社会发展对其福利国家的社会保障制度的形成也具有重要影响。然而,不论是福利国家本身或者治理理论所要加以解决的问题,都是一个长期性的问题。北欧国家的福利模式尽管一直以来被认为是福利制度的典范,但是在过去的几十年中,也经受了一系列的挑战与转型。其中所暴露出来的问题,并不都是因为政府在执行福利过程中的不力,上一世纪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结构的变迁、新兴产业的崛起、福利制度本身的缺陷、社会结构的改变等等因素,都是促成福利国家模式进一步改革的原因与动力。从实践来看,瑞典、挪威、丹麦等国家在近一二十年,在福利制度方面都进行了改革与调整,改革的导向一是更多元化的利益所形成的更多的行动主体;二是更多样化、更灵活的协商互动机制。对此,本文通过治理理论的分析框架概括出了一个以个人家庭、公共部门、政党组织、企业联合会、工会组织为参与主体,以提高公共部门绩效、提供一揽子教育、培训计划、分散性工资谈判模式为政策群的模型。最后,本文提出了北欧国家福利模式未来发展面临的一些问题,主张只有依靠多中心主体的参与协商机制才能使北欧福利模式在未来更有效的运作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