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饮用水安全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与人们的健康安全以及国家的安定和谐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较大程度上开发水资源导致了水体污染日益严重,也使饮用水安全成为了当今研究的热点。目前我国农村饮用水基础状况和污染状况不清,水环境监管体系不完善,环境管理基础薄弱。因此,迫切需要开展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调查与综合评估,开展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工作。本论文针对湖南省118个典型乡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收集环保部门2008年历史监测数据并结合2009年6月15日统一开展的118个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的同步监测数据,调查了饮用水水源地基础环境状况,评价了饮用水水源地水质状况,评估了饮用水水源地综合环境问题,提出了湖南省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对策。论文的主要研究结论如下:(1)湖南省农村饮用水水源以河流型饮用水水源为主(51个,占43.2%),其次为地下水饮用水水源(44个,占37.3%)和湖库型饮用水水源(23个,占19.5%)。地下水型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人口密度最大,河流型次之,湖库型最少,分别为1640.79、1177.48和254.52人/平方公里;湖南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供水结构以生活用水为主,人均日生活用水量119.25升,主要供水方式为地下暗管直接输送入户,水质处理率为61.0%;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涉及135家工业污染源,共排放工业废水2190.436万吨,占水源地废水总排放量的55.9%;排放6025.98吨COD,占总排放量的27.9%;排放氨氮1095.89吨,占总排放量的35.7%。(2)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主要超标污染因子为总大肠菌群、粪大肠菌群、氨氮、铁、锰、溶解氧、总磷和总氮。118个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监测结果中,符合Ⅲ类水质标准的水源地93个,达标率为78.8%。其中湖库型水源地达标率为95.7%,河流型水源地达标率为92.2%,地下水水源地达标率为54.5%。(3)基于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禀赋、污染状况、环境监管和环境风险等指标层,综合评价全省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状况。结果表明,河流型水源地环境禀赋较好,地下水型水源地环境禀赋较差;河流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较高,地下水型水源地水质达标率较低;典型乡镇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主要受生活源和其它非点源影响;水源地环境监管能力差、保护区管理滞后;饮用水水源地的环境风险较大。(4)饮用水水源地环境管理的相应对策应包括调整产业结构和布局;淘汰工艺落后,推动废水集中治理;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经济;大力采用资源利用率高、污染物产生量少的清洁生产技术、工艺和设备;加大重点区域和企业的监管力度;严格关停整治饮用水源保护区内以及对饮用水源水质有影响的污染企业并加强跟踪监管;建立水源地监控预警对策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