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杜威基本教育命题的静观式分析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ars19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作为20世纪美国著名的教育家,杜威在其实用主义思想体系中提出了诸如“教育即生活”、“教育即生长”、“教育即经验的改造”等一系列基本的教育命题。这些基本的教育命题是杜威教育思想中强调教育与生活、教育与社会、实践与经验关系的体现。19世纪末、20世纪初出现的分析哲学最根本的特征就是强调了分析的方法在哲学研究中的首要地位。其中维特根斯坦的“静观式分析”法是通过对一个命题中每个语词的分析或比较来对整个命题的涵义进行理解。  运用维特根斯坦“静观式分析”法中的语词分析法来对杜威基本教育命题中“生活”、“社会”、“学校”、“生长”、“经验”等一系列语词进行分析,是先将命题中的每个语词进行分析,随后用系词把语词连接成一个命题,再对整个命题的涵义进行剖析。维特根斯坦的“静观式分析”法中也包括语词的比较法,通过将斯宾塞的“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的教育思想与杜威“教育是生活的需要”进行比较,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与杜威的“教育是社会的职能”命题进行比较,可以较为深刻的理解这两个杜威基本教育命题的内涵。  通过对“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中“生活”这一语词的释义、主体和特性的分析可以得出杜威的“生活”就是有机体通过利用和控制自身和外部力量来保存自我的活动。基于“生活”的这一涵义,“教育即生活”这一命题意指教育既是为了个体自身的身心发展,也是为了社会生活的延续。运用“静观式分析”法中语词的比较法通过选取斯宾塞“教育为完满生活做准备”中“生活”的思想来进行比较以表明杜威“教育是生活的需要”这一基本的教育命题指教育既是一种特殊的现实生活,也是为了构建更美好的生活;教育是立足于现在而为将来生活做准备的教育。通过对“社会”和“职能”这两个语词的分析得出杜威的“社会”是指人与人共同组成的联合体,杜威的“职能”特指社会中学校的职能。在语词分析之后,将卢梭的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与杜威的“教育是社会的职能”这一基本教育命题进行比较,得出杜威认为教育更关乎于社会生活的延续与更新。  对于“学校”这一语词的释义、主体和特性的分析得出“学校即社会”这一命题的深刻涵义是在强调学校应该是一个小型的社会,学校教育要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的发展为教育目标。通过分析“生长”这一语词可以看出“教育即生长”这个命题是指教育是有机体即人在身体和心理两个方面由未成熟状态向成熟状态积极的发展,该命题中的教育主要强调学校教育,生长主要强调儿童的生长。对于“经验”和“改造”两个语词的分析说明“教育即经验的改造”这一命题是指儿童在生长发展的过程中为了应对自身和环境的变化必须需要经验的不断改造,经验的改造不可自发产生,必须需要教育。
其他文献
  本文对在大学数学课程中实施虚拟创新教学的必要性和重要性进行了阐述。然后针对教学现状,在借鉴数学教学论、数学方法论、认知心理学、思维心理学、创造心理学等相关学科
在驾驶过程中,风险感知是指驾驶员对交通情境中危险的主观体验(Derry,1999)。驾驶员的风险感知对驾驶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极大的影响到驾驶员能否准确而且迅速的识别驾驶
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满足新形势下职业教育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培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需要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职业教育教学高级专门人才,2000 年,教育部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