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化过程推动区域人地关系发生了重大变革,城乡发展不平衡致使乡村地域功能价值和发展特征急剧变化,乡村衰落成为国内外面临的焦点问题。国家适时提出乡村振兴战略,为解决乡村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政策保证和战略导向。科学辨识当代乡村发展特征、准确揭示乡村地域功能变化规律是探索乡村振兴发展路径的有效实践,也是新时期乡村地理学发展的历史使命。因此,本文依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671179),因循“特征-机制-路径”的逻辑主线,以国家重点农区—江汉平原为研究地区,以2000-2017年为研究期,重点选取公安县、京山市和仙桃市三个具有区域典型的案例,通过构建生产功能、生活功能和生态功能为主的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等计量模型,重点测度江汉平原案例区县乡村地域功能,解析江汉平原乡村地域功能总体变化特征和结构变化特征;在此基础上,从外源驱动和内生响应两个方面构建影响因素指标体系,通过多元线性回归和岭回归分析方法,以乡村地域综合功能指数关联影响因素识别乡村地域功能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以乡村地域生产-生活-生态功能指数关联影响因素揭示乡村地域功能变化作用机理过程;最后,以优化和强化乡村地域功能为导向,结合乡村地域功能变化特征和变化机制,提取案例地区优势地域功能,确定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研究表明:江汉平原乡村地域综合功能逐步增强,结构功能变化迥异。从综合功能来看:2000-2017年案例县市乡村地域综合功能均值持续增强,RCFI由2000年的0.305上升到2017年的0.554,公安县、仙桃市综合功能快速增长,京山市综合功能波动增长,增幅较小,综合功能空间上基本呈中部高南北低的特征。从功能结构来看:案例县市乡村地域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普遍持续增强,生态功能普遍下降;生产功能均值由0.055上升到0.246,生活功能均值由0.060上升到0.258,生态功能均值由0.159下降到0.047;生产和生活功能基本呈中部高南北低的空间格局,生态功能基本呈北高南低的空间格局。内生响应是江汉平原乡村地域功能变化的首要因素。内生响应因素的岭回归系数为0.524大于外源驱动因素的0.179。具体地,内生响应中的空间结构变化、社会结构变化和外源驱动中的工业化分居影响因素的前三位。从作用机理过程看: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变化作用机理过程具有相似性,农村通达性、地域异质性、城镇人口占比、二产增加值占比等因素正向作用于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变化,二产从业人员占比、城镇人口数量、农业产值占比等因素对生产、生活功能变化起负向作用;对于生态功能而言,农村通达性、农村人口占比、二产增加值占比、地域异质性等因素起负向作用,二产从业人员占比、农业劳动占比、农业产值占比等因素起正向作用。最后,提出江汉平原乡村振兴发展方向和发展路径。以公安县为典型的南部地区农业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为优势功能,发展方向为规模化,具体实施推进农业规模化生产、农业结构调整、农业生产经营多样化、培育乡村社会精英、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科技投入等路径。以京山市为典型的北部地区非农生产功能和生态功能为优势功能,发展方向为特色化,具体实施发展特色农产品加工、开展特色乡村旅游、建设特色产业园区、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强环境整治和生态保护等路径。以仙桃市为典型的中部地区非农生产功能和生活功能为优势功能,发展方向为优质化,具体实施农业生产优质化、农村人口城镇化转移、优化乡村产业体系、公共资源优化配置和优化乡村人居环境等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