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育是立国之本,强国之路,它的发展不仅关系到一国的整体国民素质发展,而且最终会影响到社会稳定及和谐。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生产总值快速增长,相应的公共服务总额也在增长,但相比其他国家,我国的教育支出占比国民生产总值却不足4%的基本目标。1994年分税制改革实行,在全国范围内理清中央与地方的财权关系,却没有明确的界定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相互的事权范围。按照传统的财政分权理论来说,分权更有利于公共服务的供给,包括公共服务的供给数量和质量。但在我国,有各种政府行为扭曲的原因,发生了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的现象,分权后不平等问题越发凸显。本文研究在财政分权制度下,结合其他经济条件来分析我国教育支出不平等问题,并以此提出政策建议完善当前的财政体制来解决日益凸显的教育支出不平等问题,并可以将此方法扩展延伸到社会中其他类似的公共服务领域中去,提高其供给效率,让政府更加有效的管理社会,有利于社会主义建设。 从本文的主体结构分析,文章可以被分为以下五部分,第一部分为论文引言,通过对我国财政分权以及教育相关支出现状的有关介绍引出文章的写作背景、意义以及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问题。第二部分为财政分权与公共产品的相关经济学理论分析,主要介绍财政分权理论的演化历程以及公共产品的特征及其表现形式。第三部分为实证模型研究。建立VAR计量模型,分别选取我国全国所有的初等教育及高等教育的可以获取的数据,通过实证分析论证,可以得出以下基本结论:在我国,国家的财政分权程度越高,那么初等教育的人均教育经费支出会逐年递减,但在后期减少的会相对少些;而高等教育经费支出则是逐年递增趋势,并且这一趋势有一定的持续效果;结果还表明,经济水平的高低与教育供给也有正向关系,经济发展程度高,教育经费支出越多。第四部分研究了财政分权对区域教育资源不平等配置和层级教育资源不平等配置都有一定的影响。选取泰尔指数测度地区教育不平衡程度,构建计量经济模型探讨财政分权程度对区际教育支出非均衡的影响作用和作用方向;更进一步的分析研究影响教育支出不平等程度的相关因素。第五部分为本文对前期理论和实证分析的结论与相关政策建议,主要有激励政府增加公共产品供给机制的改革,中央政府或者是地方政府职能角色的转换;中央政府和地方政府各自的财权和事权的合理规范及划分;拓展多样性的融资渠道;最后应要求政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并在此基础上改善我国地方教育相关支出不均衡的有关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