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全球气候变暖的背景下,区域干旱化问题日益严重,而我国西北东部及华北地区属于干旱半干旱地区,尤其是近几十年,华北地区干旱化特征越来越明显,已经引起了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本文首先对华北地区干旱研究进展进行了阐述;其次,利用1958-2012年华北53站降水和气温观测资料,以及同期NCEP/NCAR月平均再分析资料,运用EOF、 REOF分解,M-K突变检验等方法对华北地区8月降水和夏季降水、气温的时空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最后,利用区域气候模式RegCM4,单向嵌套BCC CSM1.1全球气候系统模式RCPs情景中RCP4.5和RCP8.5情景对中国西北东部及华北地区的气温和降水以及干旱趋势进行了模拟检验与未来情景预估。研究表明:(1)通过EOF分析,华北8月降水和夏季气温表现为整体一致、南北相反和东西相反的空间结构;华北夏季降水则为整体一致、西南东北反向和东西反向特征;REOF旋转后的空间模态则表明了华北降水和气温异常的次区域分布特征。从时间变化趋势看,华北8月降水和夏季降水均呈现递减趋势,并分别在1986年和1983-1984年由多雨期向少雨期转变;各次区域近几十年降水趋势不一致,华北南部地区有增湿趋势,北部区干旱化趋势明显,对整个华北8月和夏季干旱化有主要贡献;而夏季气温近52年呈递增趋势,且20世纪90年代之后增温显著。(2)华北8月降水与西太副高存在密切关系。当副高偏强且位置偏西、偏北时,有利于我国中高纬500hPa形成“西低东高”的型态,同时对流层低层的偏南气流强烈发展,将大量水汽向北输送,造成华北地区降水偏多;而当副高偏弱、位置偏东时,华北降水则偏少。此外,华北地区干旱化趋势主要是源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500hPa环流的明显调整和维持,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前,华北地区基本处于我国西部低值系统和东部高值系统的交汇处,有利于产生降水;80年代中期之后,华北地区主要受高值系统控制,不利于降水。另外,华北夏季降水和气温与海温场关系密切,当华北夏季降水偏多时,同期赤道中东太平洋、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偏低,前冬期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高,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偏低,反之亦然;当华北夏季气温偏高时,同期西太平洋、北太平洋中部及我国东部附近海域、印度洋和北大西洋海温偏高,前冬期西太平洋及另外两大洋海温偏高。(3)区域气候模式对研究区域气温和降水的模拟能力可信度较高,能较好地模拟它们的空间分布特征及时间变化趋势;未来预估方面,两种情景下2006-2050年研究区域年平均气温均呈从南到北递增趋势;年降水量变化呈波动趋势,2041年以后降水开始减少;SPI指数均表现出中等干/湿的波动变化,无明显一致性趋势,但2041-2050年研究区域可能有较明显的干旱发生。其中,RCP8.5情景下未来气温比RCP4.5情景下上升更为明显;但RCP4.5情景西北东部及华北地区年降水量增加的区域及幅度比RCP8.5情景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