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羌绣是广泛流传于羌族聚居地的手工技艺,是展现羌族传统文化与羌族女性聪明才智的重要工艺形式之一。刺绣纹饰因其直观的符号所指,而成为记述羌族现实生活及民俗情感的重要载体。2007年3月,羌绣入选四川省首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08年6月,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作为羌族文化的物化形式之一,羌绣的传承与发展均受到来自民间生活的影响,社会组织、经济结构、科技条件等现实环境的变迁都成为其形态、工艺演变的内因,对于羌绣的研究不可能脱离其生息的民间文化、民俗生活。因此,本论文借鉴了美国文化人类学家斯图尔德提出的“文化生态”概念,从羌绣发展与衍生的整体性背景综合认识与把握其当代价值转换的可行路径,其范畴不仅涵盖羌绣的形制、技艺等艺术特征,还包括羌绣在文化与生活变迁中的自我调适,是从物质形态到价值观念、文化归属的层面拓展,涉及艺术学、人类学、社会学等研究范畴与方法。在“当代中国”的时代背景下,主流文化的一元化格局以及大众文化的风行,影响着人们对生活方式的选择,人们的世俗道德、伦理观念及价值衡量也相应地发生转变,传统手工艺从生产到实用都难以满足现代生活模式的需求。如何修正与平衡手工艺发展的文化生态环境,成为传统技艺活态传承的关键。然而,人们对物欲、快乐的追求是推动社会整体进步的重要因素,与人们生存、发展息息相关的科学技术、经济体制、社会组织只会向着适宜生活的方向发展,“羌绣文化生态”的保护难以通过物质条件的倒退得以实现,只有在经济高度发达的时代才会出现“逆城市化”的发展取向。因此,当下羌绣手工艺的传承与保护在于精神层面的引导,在于从“各美其美”到“美人之美”的转换,传统价值语境的复归才能最终引导“文化自觉”意识的形成,进而实现羌绣独立艺术品格的延伸以及活态传承的发展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