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神仙称谓之翻译探究——以《西游记》两个英译本为参照

来源 :河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nman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道教神仙是道教文化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随着道教文化在国内外的传播和发展,其称谓的翻译也应该受到应有的重视。然而事实上是道教典籍英译以及与道教文化相关的书籍英译或英文原著越来越多,而神仙称谓的英译问题却几乎无人问津。神仙称谓的翻译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读者对道教文化的认识,因此有必要探讨神仙称谓翻译过程中出现的问题,以更好的传播道教文化、促进交流。本文以《西游记》两个英译本中道教神仙称谓译文为研究对象,致力于研究道教神仙称谓翻译过程中存在的文化误读现象和翻译策略选择问题。作者从现代阐释学和接受美学角度分析了文学翻译中造成文化误读现象的两个原因:译者和读者,其中尤其着重分析了前者。译者造成的文化误读现象分为三种类型,即译者无意造成的文化误读、译者有意造成的文化误读和译者被动传播原语文本中存在的文化误读,各自有其成因;读者由于本身的个体差异性会造成文化误读,而译者对读者期待视野的把握有助于减少文化误读现象。作者对两个译本中神仙称谓译文进行分析归纳后发现两位译者均采用了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然后通过对比道教和西方宗教、神话中的神仙体系和神仙称谓,论述了在翻译道教神仙称谓时由于道教神仙称谓在内涵和形式上的文化异质性以及出于保持这种异质性的目的使得采用这种翻译策略成为一种必然。本文重心是对存在文化误读现象的道教神仙称谓如“三清”“七政”“王灵官”“六丁六甲”等进行个例分析,指出其产生文化误读的原因主要在于译者,并以异化策略为指导对这些有问题的个例进行了重新翻译。
其他文献
英语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一种多民族、多文化、多功能的国际性语言。作为人类的重要交际工具,语言总是处于不断的变化中,语言的频繁接触,必然引起语言的变异。英语不已再同于往昔,英
喀什师范学院是南疆唯一一所师范类高等院校,肩负着培养南疆各地州英语教师的重任。而英语教学尤其是少数民族维吾尔族大学生的英语教学一直是英语教学的薄弱环节,因为维吾尔族
语篇连贯的研究一直以来都是语言学领域的热点问题。Halliday&Hasan在1976年首次提出语篇内部具有衔接关系,且在语域上具有一致性,则该语篇就是连贯的。该连贯模式的建立引发了
作为“南方文艺复兴刀时期的后起之秀,尤多拉·韦尔蒂终其一生都生活于现代意识浓厚的“新南方”,是一位声誉遍及世界的美国当代女作家。 她的作品,尤其是短篇小说,是南方文学
学位
被称为“英国文坛移民三雄”之一的石黑一雄(Kazuo Ishiguro)是一位日裔英籍作家,他的写作生涯开始于1982年,至今为止共出版了八部作品。其中,出版于1989年的第三部小说《落
通过对某电厂90 m×120 m干煤棚钢网壳滑移结构的设计与验算,得出网壳采用两支点滑移承载力会更稳定、施工工艺更合理,同时也为类似工程的施工提供了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