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原生态文化指的是植根于中国﹑且在漫长历史演变中其精华得以保持不变的文化。作为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昆曲起源于六百多年前元代末期的江南地区,它包含了丰富的中国原生态文化。中国原生态文化在昆曲里体现为精英文化与民间文化的完美结合。创作于昆曲发展史中黄金时代的经典作品《长生殿》就很好地体现了昆曲的这个特性。《长生殿》里的精英文化包括以儒教﹑佛教与道教的中国传统哲学,以及完美体现文学与音乐艺术的﹑品位高雅的剧本;《长生殿》里的民间文化包括平民的情感与生活﹑民间风俗与传说,以及俗俚的玩笑与戏谑。向世界(尤其是英语世界)介绍如昆曲这样的中国文化,是全球化背景下中国译者一项重要的任务,而通过翻译移植中国文化,是完成这个任务的方式之一。“移植”一词用于翻译研究领域时,意指通过翻译,使包含在原文里的文化有效地﹑尽量完整地进入译入语文化里,并能为译入语文化的读者接受和理解。本文以苏珊·巴斯奈特的“种子移植”翻译理论依据,认为文化移植的效果分为三种:成功的移植,部分成功的移植以及不够成功的移植。本文选取两个版本的《长生殿》英译(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以及许渊冲和许明的译本)进行研究,通过对照原语文本与译语文本,探讨原文包含的中国原生态文化在英语译本中得到了何种程度的移植。经过分析,论文认为在《长生殿》英语文本中,得到成功移植的有精英文化里中国传统哲学以及民间文化里平民情感与生活的部分;得到部分成功移植的有精英文化里体现文学性与音乐性的唱词以及民间文化里民俗与传说的部分;移植不够成功的则是精英文化里的典故以及民间文化里俗俚的玩笑与戏谑部分。在全球化时代,译者的责任是让世界更深地了解中国文化。笔者对中国戏曲原生态文化在翻译中的移植进行研究,目的在于探讨中国原生态文化在译本中得到怎样的移植,以期对中国典籍的英译、对中国文化更好的译介和传播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