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诗性正义”的核心要义在于文学对公共生活的参与,尤其是对社会正义标准的干预,这种参与和干预是文学想象积极介入现实的一种努力和尝试,更是对近几十年来被奉为圭臬的经济学功利主义的一种质疑,彰显了以个体存在为中心的人文关怀和学术姿态。“诗性正义”的终极目的在于探索和建立一种更加倾向于积极、健康、和谐的社会秩序,从而更好地保障和维护个体的尊严与价值,最终推动整个社会在传统和现代之间的转换中平稳过渡。周大新正好亲历和目睹了中国社会由传统向现代全面转型的过程,而他的写作也与中国的社会生态之间形成了一种互动、对话与共振关系,尤其关注全面转型过程中社会与个体层面所暴露出的“视觉盲区”,并且形成了以城乡、性别、权力等为代表的三重维度的世界想象。在城市与乡土的双向批判中,周大新将自己的视点锁定在了历史转折中的新旧道德之争上,尤其是对金钱至上这样一种价值观进行了深刻揭示和批判,同时以个体精神的荒芜和人性的泯灭作为矛头所向,展示出原始正义在当今社会中面临的现实性危机,以及个体是如何在逃离和复仇中突出重围,集体在个体的这种不断突围中又产生了什么样的效应。在性别书写中,周大新选择了直面由传统文化形塑的性别差序格局,并着重将其对女性身心戕害的事实揭示出来,而男性丑恶的本质也被进一步放大,如何打破这样一种性别结构,使得男性和女性都能够摒弃偏见,在平等对话中互融共生,实现双性和谐的最佳状态,正是周大新不懈创作的一个前提和基础。在官民矛盾的探究中,公共权力的个人化以及由此引发的权力崇拜成为周大新思考的基点,同时还以此继续深挖下去,将集体共识断裂后个人与民族的危机呈现出来。周大新对于世界的想象,体现出一种社会学家的批判和哲学家的思辨,在具体研究中有着丰富的可阐释空间,尤其是放在当下的社会全面转型背景下,有着重要的研究价值。为了更加全面地认识和把握周大新其人与其文,在章节安排和结构设计上主要着眼于周大新对于世界想象的三重维度,围绕城乡文化的批评、性别秩序的反思和权力机制的审视三个角度进行论述,第一章主要是对论文选题的意义以及“诗性正义”与研究对象周大新之间的衔接问题进行阐释与说明,其中在城乡文化批判这一章节里,有对民族厚重历史文化的追溯,更有对新挑战的观察与发现,侧重于展示复杂社会生态中当代人的生存选择。在性别秩序这一章里,除了对男尊女卑的文化认知进行深入挖掘外,还结合“双性和谐写作”理念对未来性别书写的可能性进行了探索,同时对周大新的文学史功绩予以肯定。而在权力书写这一章节里,主要对民族文化中的“官本位”和权力崇拜进行了深入思考,尤其在权力对人的异化以及整个民族集体性的信仰危机进行揭示。周大新的小说写作建立在一种对人的价值承认与尊重的基础之上,同时表现出对国家和民族现实与未来的一种深沉思考,内蕴着一种“为了人类日臻美好”的宏达理想,而这一切恰恰与“诗性正义”在理念上不谋而合,由此我们生发出对当代作家在整个社会组织框架中何为与为何问题的追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