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目的通过对中国成人胸腰椎骨椎弓根形态学的复习和角度的研究,确立采用经椎弓根或椎弓根旁穿刺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根据影像学的测量和分析结果对干燥椎体标本按照测量的角度在直视下穿刺。穿刺后拍摄标准水平面和矢状面投影片,观察穿刺针进针角度,确定穿刺针在椎弓根后缘的进针点,并进行临床应用,对该技术进行验证、评价。材料与方法1.10具成人胸腰椎标本,在椎体标准水平面和矢状面投影片上测量椎弓根内倾及下倾角度,根据测量的角度对其中5具成人胸腰椎标本经椎弓根和椎弓根旁穿刺,穿刺后观察穿刺针进针角度。2.采用该研究确立的进针点及入路方式行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椎体病变58例,术后复查X片,分析其术后疼痛改善情况、椎体高度恢复、后凸畸形纠正情况,并进行随访,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技术。3.测量结果用SPSS 13.0统计学软件及Microsoft Excel分析,统计方法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LSD统计方法,p<0.05为差异有显著性。结果1.影像学测得的结果为①水平面T5-L5内倾角变化明显,本组测量结果T5-T8内倾角为16.15°-18.95°;T9-L1内倾角为20.90°-24.05°;L2-L5内倾角为25.35°-39.45°。进行组间均数比较,方差分析(P<0.01)有显著统计差异。左右对比,男女对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②矢状面下倾角变化不大为19.33°-23.55°男性与女性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③椎骨标本模拟手术:T5至L5椎体分别按照测量的内倾角和下倾角穿刺,穿刺后拍X线片,在椎体标准水平面投影片上见穿刺针尖部在椎体前后缘正中失状线的前1/3中点处,在椎体的标准侧位片上,可见穿刺针尖部到达椎体的前下方。2.临床应用评价:采用椎体后凸成形术治疗骨质疏松胸腰椎压缩性骨折58例患者,术后1~3 d均可下床活动,患者腰背部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术后VAS评分降至1.8分,较术前7.6分显著降低(P<0.01)术后Cobb角平均11.2°,较术前24.9°有显著性差异(P<0.01),平均随访时间9个月,均无明显Cobb角丢失。椎体前缘高度术前平均为15.5mm,术后为23.9mm,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VAS评分、椎体Cobb角、椎体前缘高度与末次随访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出现了4例骨水泥少量渗漏,无脊髓,神经根受压现象,随访3~12个月,患者对疗效满意。结论水平面椎弓根内倾角、椎弓根峡部的宽度是确定穿刺方式的重要参数。根据水平面椎弓根内倾角、椎弓根峡部的宽度采用经椎弓根和椎弓根旁入路椎体后凸成形术,不同椎体水平面的进针角度变化明显,椎体后凸成形术进针时T5-T8椎弓根内倾角较小应采用椎弓根旁入路,T9-L1根据实际椎弓根横径大小选择经椎弓根或经椎弓根旁入路,L2-L5经椎弓根入路可作首选。标准矢状面上测量椎弓根的进针角度变化较少,椎弓根入路在椎弓根后缘的进针点为椎弓根外上方,反映到标准正位像上穿刺点则相对固定,即左侧穿刺点位于椎弓根影的10点,右侧穿刺点位于椎弓根影的2点,椎弓根旁入路进针点为横突尖端,横突中线水平,临床应用评价椎体后凸成形术能够有效的控制椎体压缩骨折引起的疼痛,恢复椎体部分高度,改善后凸畸形,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