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建立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简称碳交易市场),是利用市场机制控制温室气体排放的重大措施,也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有利于降低全社会减排成本,推动经济向绿色低碳转型升级。然而统一碳交易市场的链接会影响到碳交易主体的减排成本与福利水平,因此,需要量化分析统一碳交易市场给碳交易主体带来的减排成本和福利的影响。本文首先根据《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办法》的相关规定和欧盟碳交易市场的成熟经验,通过选择碳市场链接方式构建全国统一碳交易市场,并对统一碳交易市场中的相关元素进行了设计,主要包括:碳减排总量的测算、碳交易市场覆盖范围和覆盖气体的确定、碳交易主体的划分、碳初始减排量的测算以及碳交易价格的形成等。根据方向性环境距离函数将全国省份划分为三个交易主体,即高技术效率部门、中技术效率部门和低技术效率部门。在此基础上,利用面板可行性广义最小二乘法(FGLS),拟合出各碳交易市场主体的边际减排成本(MAC)曲线;通过对比交易主体的边际减排成本和碳交易价格,确定碳交易市场供给与需求,从而推算出碳交易市场的均衡价格;根据市场均衡价格与交易主体的边际减排成本曲线,测算出碳交易市场链接前后碳交易主体成本与福利变动。论文研究表明:(1)碳交易主体的环境技术效率不同会导致其边际减排成本(MAC)的差异化——低技术效率部门边际减排成本最高,中技术效率部门次之,高技术效率部门最低;(2)不同交易主体在碳交易市场链接过程中成本的减少会有所不同,其中低技术效率部门下降最多,高技术效率部门次之,中技术效率部门最少;(3)通过碳交易市场链接构建统一碳交易市场,能够有效地使社会总减排成本降低,进而显著提升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本文的重要启示是:应充分发挥市场手段在解决温室气体排放中的重要作用,重视碳排放行为的产权化,通过碳交易市场链接建立统一碳交易市场。同时,应关注在碳交易市场链接建设过程中相关交易主体利益分配的公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