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宫颈癌(cervical cancer)是子宫颈上皮细胞发生异常恶性增生产生的肿瘤,位于全球危害妇女健康和生命最常见的恶性肿瘤第二位,仅次于乳腺癌,而中国每年约有13.15万宫颈癌新发病例。宫颈癌的发生发展是经由多个阶段演变,多种癌基因共同参与的复杂病理过程,但具体机制仍不是十分清楚。流行病学调查,可能与不健康性行为、性卫生不良、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 HPV)感染、早婚早育、多产早产、吸烟、口服避孕药等诸多因素有关,除此之外,宿主癌基因激活、抑癌基因失活、细胞因子、生长因子及其受体的异常也参与了宫颈癌的形成和发展。宫颈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改善预后最有效的方法,目前仍缺乏理想的早期诊断宫颈癌和作为病情随访中的监测指标,因此寻找诊断、监测和判断预后的敏感有效的指标成为近年来研究重点。原癌基因Bmi-1(B-cell-specific Moloney murine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 1, BMI-1),1991年被荷兰癌症研究中心在鼠淋巴瘤细胞中首次发现,属于多梳基因(polycomb group genes, PcG)家族成员中的转录抑制因子,在细胞的生长增殖、凋亡控制以及干细胞的自我更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来研究表明,多种人类恶性肿瘤中均有Bmi-1的表达,如胃癌、乳腺癌,结肠癌、非小细胞肺癌及某些血液系统恶性疾病等。细胞凋亡是一种细胞程序性的死亡过程,为维持机体自身稳态的必需调控,在恶性肿瘤发生发展及转归中起重要作用。Bcl-2基因和Survivin基因都是作用很强的细胞凋亡抑制因子,并且在宫颈癌中呈高表达。Bcl-2(B-cell leuke 2)基因家族是线粒体凋亡途径重要的凋亡调节因子,可通过多种信号转导通路的抑制细胞凋亡而且参与多种耐药表型的形成。Survivin基因属于凋亡抑制因子(inhibitor of apoptosis, IAP)基因家族可通过抑制caspase的活性抑制细胞凋亡,其蛋白水平高表达使细胞能够对抗各种刺激诱导凋亡的能力上升,诱导细胞发生癌变。Bmi-1、Bcl-2、Survivin都是对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重要影响的指标,国内文献中已有对Bmi-1在胃癌、结肠癌、乳腺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的研究,对Bcl-2和Survivin在宫颈癌、食管癌、胃癌、乳腺癌等研究已经比较成熟,但Bmi-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和联合检测三者表达相关性的研究鲜见报道。Bmi-1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如何,与凋亡相关基因Bcl-2、Survivin的表达关系如何,三者在宫颈癌的发生发展中是否起协同作用等问题均未见报道。针对上述问题,本课题通过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研究Bmi-1、Bcl-2、Survivin在宫颈病变中的表达水平,同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分析三者与肿瘤不同病理特征的关系,并且分析三者蛋白表达之间的相关性。通过原位杂交手段检测宫颈病变中Bmi-1基因mRNA的表达,探索Bmi-1在宫颈癌发生发展转归中的作用,寻求宫颈癌可能的肿瘤标记物,为宫颈癌的早期诊治提供理论依据。材料和方法1.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42例宫颈癌组织、3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Bmi-1、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并分析三者表达相关性。2.采用原位杂交法检测42例宫颈癌组织、34例慢性宫颈炎组织Bmi-1的mRNA表达,并分析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关系。3.统计学处理:应用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两组均数比较用t检验(t-test),两组以上均数比较用单因素方差分析(ANVOA),两变量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检验水准α=0.05。结果1.Bmi-1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表现为细胞质/细胞核内,呈棕黄色颗粒样。42例宫颈癌中Bmi-1蛋白平均表达水平(6.21±1.73),明显高于34例慢性宫颈炎中Bmi-1蛋均白平表达水平(2.24±1.1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1.505,P<0.05)。宫颈癌组织中Bmi-1的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临床分期等因素相关(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Bmi-1的蛋白表达越强、临床分期后期的Bmi-1的蛋白表达比前期水平高;而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2. Bmi-1 mRNA表达阳性信号位于细胞质内,呈蓝紫色。42例宫颈癌中Bmi-1mRNA平均表达水平(5.86±1.78),明显高于34例慢性宫颈炎中Bmi-1 mRNA平均表达水平(1.28±0.9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565,P<0.05)。宫颈癌组织中Bmi-1 mRNA表达与肿瘤分级、临床分期等因素相关(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Bmi-1的蛋白表达越强、临床分期后期的Bmi-1的蛋白表达比前期水平高,而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与Bmi-1蛋白表达研究结果一致。3.Bcl-2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表现为细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样。42例宫颈癌中Bcl-2蛋白表达平均水平(6.08±1.46),明显高于34例慢性宫颈炎中Bcl-2蛋白表达平均水平(1.02±0.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7.981,P<0.05)。宫颈癌组织中Bcl-2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临床分期等因素相关(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Bcl-2的蛋白表达越强、临床分期后期的Bcl-2的蛋白表达比前期水平高;而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4. Survivin蛋白阳性表达主要表现为细胞质内,呈棕黄色颗粒样。42例宫颈癌中Survivin蛋白平均表达水平(5.46±1.89),明显高于34例慢性宫颈炎中Survivin蛋白平均表达水平(1.02±0.9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2.176,P<0.05),宫颈癌组织中Survivin蛋白表达与肿瘤分级、临床分期等因素相关(P<0.05),肿瘤分化程度越低Survivin的蛋白表达越强、临床分期后期的Survivin的蛋白表达比前期水平高;而与患者的年龄无关(P>0.05)。5.在宫颈癌组织中Bmi-1蛋白平均表达水平6.21±1.73,Bcl-2蛋白表达平均水平6.08±1.46,Survivin蛋白平均表达水平5.46±1.89,两变量之间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Bmi-1蛋白表达与Bcl-2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38,P<0.05), Bmi-1蛋白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696,P<0.05),Bcl-2蛋白表达与Survivin蛋白表达呈正相关(r=0.594,P<0.05)。结论1.Bmi-1蛋白和mRNA、Bcl-2蛋白、Survivin蛋白在宫颈癌组织中的表达高于慢性宫颈炎组织,且有显著性差异,且都与肿瘤分级、临床分期等因素相关,与患者的年龄无关,表明Bmi-1、Bcl-2、Survivin在宫颈癌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2.Bmi-1蛋白、Bcl-2蛋白、Survivin蛋白在宫颈癌中的表达互为正相关,提示三者可能在抗肿瘤细胞凋亡过程中起协同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