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凯特·肖班《觉醒》的女性主义叙事艺术

来源 :南京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guoerxo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9世纪末的美国久静思动,暗涛汹涌。女性作家们为争取平等权利与地位而奋起抗争,凯特·肖班是当时女性作家中呼唤平等自由的典型代表。她的作品展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叙事视角和审美特征,具有相当高的文学价值。   长篇小说《觉醒》于1899年出版以后,因涉及女性自我意识及性意识觉醒等在当时传统价值观中很敏感的问题而遭到广泛的非议和否定。半个世纪以后,评论界对肖班的作品进行了重新认识和评价。凯特·肖班的作品在美国文学史中的历史地位随着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掀起而得到了充分肯定。   20世纪80年代以来,各种批评理论的迅速发展给肖班的研究带来了新的视角和维度,但肖班小说中迥异于传统男性叙事的女性主义叙事策略却很少引起注意。本文以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相关理论为指导,探讨肖班的小说《觉醒》中性别意识是如何切入叙事文本,并分析她是如何利用叙事策略消解男性话语而建构女性叙事权威,通过运用女性主义叙事学的研究方法,详细论证了肖班在叙事技巧、叙事修辞和言语形式三个层面上都体现了叙事艺术与女性主义特征的有机统一。   论文共分为五个部分:引言主要介绍凯特肖班和其作品《觉醒》的理论批评,以及对该作品的研究目的和意义,探讨女性主义叙事学理论并提出论文的理论基础和研究方法。第一章主要分析小说中的叙事技巧,讨论了作品中的零聚焦、内聚焦以及自由间接引语的使用。这种叙事技巧的运用不仅确立了叙事者本身在小说中的话语权,还突出了人物形象的话语权威性。第二章着重探讨小说中的叙事修辞。《觉醒》中广泛运用的象征和逻辑悖论的修辞手段,不仅使题材和主题完美结合,也使小说充满了诗化的美感。第三章阐述小说的言语形式。从选词,特殊句型,焦点转换三方面展现肖班精湛的女性写作风格。最后结语总结全文,结合女性主义叙事理论进步一步升华肖班在《觉醒》中所要表达的深层意义。   本文认为,凯特·肖班在作品中表现出鲜明的女性主义审美视角,她用独特的叙事艺术颠覆男权话语传统,建立起女性主义叙事权威,为世界女性文学艺术作出了开拓性的贡献。
其他文献
艾丽斯·沃克是一位杰出的美国当代现实主义黑人女作家。她的文学作品主要以美国黑人女性的生活为主题,揭露了受种族和性别歧视双重压迫的黑人妇女的悲惨生活。她以独特的文学
身份研究是华裔美国文学中一直颇受关注的主题。当去家离国的人们面对多种不同文化时,身份问题显得尤为复杂和严峻。在美国生活的华裔离散群体因其生活环境的特殊性,对其处境感
图式理论认为,人头脑中的知识被组织起来,形成相关的模式,而这些模式则是由一个人以往的经验构成的。图式被理解为是背景知识在人记忆中储存和呈现的方式。它更象是已知信息
学位
在教师职业认同研究领域中,多数研究聚焦公办教育系统的在职教师。随着近几年课外辅导产业的兴起,关于辅导机构教师职业认同的研究亟待开展。本文采用质性个案研究方法,深入
《菊花》是斯坦贝克最优秀的短篇小说之一,内涵丰富,蕴含着深邃的思想。此小说女主人公伊莉莎给读者留下深刻印象,而且吸引了众多批评家的注意。   本论文试着通过分析文本,从
随着中外影视作品交流的日益频繁,越来越多的影视作品被引入国内。国外的情景喜剧,尤其是美国的情景喜剧更是为大众所接受和喜爱。然而与之相对的是,国内对于情景喜剧的配音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