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研究IgA肾病Lee氏Ⅲ患者,中医治疗和中西医治疗的效果,以及患者进入终点事件的影响因素。 方法:本研究采用回顾性研究的方法,本研究对象为2015年1月1日至2017年2月28日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内科门诊和病房的就诊的患者。并且具有完整的病程、肾功能、尿蛋白定量等病理指标和生化资料。纳入的患者为中青年患者,青年人群的年龄界限在18岁-39岁,中年人群的年龄界限在40岁-59岁。观察中医组和中西医结合组各自的治疗效果,主要观察指标为eGFR、血清肌酐、血清白蛋白、蛋白尿、尿素氮、尿酸的治疗前后差异。使用C0X比例风险回归模型,logistics线性回归模型对预后影响的因素进行危险因素的分析,kaplan-meier生存交叉曲线进行生存率分析。 结果:本次共录入2015年1月-2017年2月在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检查治疗的LeeⅢ的中青年患者共82名,其中男性占36例,女性占46例,平均年龄为37.29±8.39岁,病程中位数为6(2,20)年,中医组的平均eGFR为(89.24±27.43) mL/min/1.73 m2;中西医组为(84.52±24.22) mL/min/1.73 m2。治疗后中医组的平均eGFR(95.38±37.28) mL/min/1.73 m2。中西医组的平均eGFR为(92.40±30.79) mL/min/1.73m2。但两组的差异(P>0.05),无统计学意义。对比两组中,有新月体这部分患者的肾小球滤过率的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次将新月体、肾小球硬化、间质和小管的病变这些病理因素对IgA肾病的预后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肾小球硬化在中医组中,无统计学意义(P>0.1),但在中西医组中是影响其预后的危险因素(P<0.1)。其它病理因素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并且在中西医组中,服用中药时间占总病程时间的长短也是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P<0.1)。将中医组和中西医组的血清肌酐、蛋白尿、尿素氮、尿酸、eGFR水平方面进行治疗的前后对比后发现,在肌酐、蛋白尿方面,以及eGRF改善方面,两组的各自前后对比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白蛋白、尿素氮改善方面,中医组的治疗效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西医结合组,差异并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尿酸改善方面,两组均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CKD的分期是进入终点时间的危险因素,CKD的分期较重的是CKD分期较轻的进入终点事件的3.72倍。在生存率方面,虽然五年生存率上,中医组为92.3%,中西医组为95.2%。在十年生存率上中医组为69.8%,中西医组为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