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论文从考察行政性垄断的基本问题出发,重点分析了行政性垄断的特征、形式、成因以及对我国市场经济的危害,探讨了行政性垄断治理的理论基础和国外治理行政性垄断的主要经验,并结合我国行政性垄断治理中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就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性垄断治理对策提出了自己的建议。 行政性垄断是指行政机关以及其他受权行使行政管理权的社会组织滥用行政权力排斥、限制竞争,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的违法行为。其表现形式复杂多样,主要包括地区封锁、部门垄断、强制交易和强制联合限制竞争等。与经济性垄断相比较,行政性垄断具有以下几方面主要特征:①行政性垄断的实施者是行政主体;②行政性垄断力的来源是行政权力;③行政性垄断具有强制性与隐蔽性;④行政性垄断是一种兼具行政违法与经济违法双重属性的竞争违法行为;⑤行政性垄断会诱发腐败,损害政府形象。行政性垄断的形成原因是极为复杂的,诸如我国的经济体制改革和政治体制改革不同步、政企分离不彻底、改革开放过程中地区、部门利益被不断强化、政府及其所属部门惯于超越或滥用行政权力、控制行政性垄断的法律制度不健全、监管不力等,都是导致我国行政性垄断大量存在的重要原因。在我国,由于行政性垄断长期未能得到有效治理,因而产生了严重的社会危害,主要表现在:阻碍我国统一大市场的形成,损害市场经营者的自由竞争与合法利益;损害消费者的利益;损害行政机关的威信与执法效率:不利于我国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等。笔者认为,深入研究行政性垄断的治理对策,加强对行政性垄断的有效控制,是我国培育市场、推进市场经济发展的一项基础性任务,是我们不可回避的重要课题。 自由竞争理论、经济效率理论和控权理论构成了行政性垄断治理的理论基础。自由竞争理论认为,在商品、资本、货币、劳动等要素充分自由流动的条件下,竞争可以产生最佳的资源配置效益。竞争有利于生产要素的合理流动,竞争有利于技术的创新和推广,竞争可以促进合理分配机制的形成,竞争是目前人类公认的最佳资源配置形式。但行政性垄断严重排斥、限制自由竞争,特别是阻碍统一市场的自由、公平竞争环境的形成,严重背离自由竞争理论。经济效率的意义在于它能最大限度地满足人们的物质生活需要,在人类的无限需求与有限资源之间存在一种紧张的关系,而解决这一问题的最好办法就是用最少的资源生产出最多的、能满足人类需求的物质财富,即提高经济效率。但行政性垄断却诱发“寻租”行为,阻碍规模经济效应的生成,减损效率。行政性垄断在本质上表现为拥有行政权力者对其行政权力的滥用,治理行政性垄断的关键之一就是